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津云客户端:名列前茅!第三届博创赛天津代表团成绩亮眼
来源: 津云客户端20251029发稿时间:2025-10-31 11:42

  津云新闻讯:近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经过激烈角逐,天津代表团选手凭借顽强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奋勇争先,取得佳绩。金牌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方阵前列,奖牌数量在各参赛代表团中名列前茅。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在站博士后陈伯超、天津大学在站博士后尚龙,此次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硫酸铁钠正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一举夺得揭榜领题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的金牌。项目答辩人尚龙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接的是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发布的榜单,聚焦钠离子储能电池的降本增效,通过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天津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可以为像我一样有着各种各样新想法的博士后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未来我也希望能够留在天津工作,继续在新能源领域深耕钻研。”尚龙表示。

  同样获得金牌的参赛选手张效栋则是第二次站在了博创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上一届大赛他凭借“自由曲面光学系统智能自动化装调”夺得金牌之后,今年再次将金牌揽入怀中。今年他的参赛项目是“多面共体光学元件全参数检测技术”,是上届参赛项目的延伸与拓展,对于推动高端国产装备自主可控有着重要意义。

  他表示:“上一届我们的获奖项目技术已经应用在实际生产之中了,今年年底有望以此孵化出新公司,正式进入市场。这一届大赛再次获奖更是极大地鼓励了我们坚定地走创新创业之路的信心。我们计划将项目整体落地在天津,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新力量。”

  
天津是全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试点城市之一,历届博创赛都有不俗的表现。一直以来,天津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系统构建博士后人才“全周期赋能、全链条培养”的优质生态。围绕国家战略和重点学科搭建优质平台,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0个、工作站461个、创新实践基地127个,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近9000名,出站留津率超60%;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联合体实践,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展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筑牢保障基石,建立“四个一”服务机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等方式,以全链条保障让博士后在津安心创业、舒心发展。一支“善科研、会转化、能创业”的高素质博士后人才梯队,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石。

  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巴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大赛‘后半篇文章’,重点聚焦获奖项目与选手,推动他们与本市金融机构、科创基金、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对接,助力赛事项目在天津实现落地转化、加快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博士后青年人才集聚培育力度,锚定重点产业链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按照‘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培养原则,在载体支撑、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生态营造等方面多点发力,充盈激发人才力量‘源头活水’,为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8/856/000000058856814_c2a84aeb.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310967672&newsId=058856814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赵美蓉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
eScience卓越讲座举行
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胞与...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周...
【关注“三新”建设】面向国...
【关注“三新”建设】新华网...
南开团队在植物生殖生物学领...
南开北大清华三校校友重走西...
南开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追思会
深切悼念杨振宁先生 葛墨林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