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28日消息(记者张强)金秋纳才,“职”起新程。日前,南开大学2026届毕业生首场综合类校园双选会在津南校区体育馆举行。本次双选会汇聚了近200家优质用人单位,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教育传媒等多个行业,共提供就业岗位近8000个,吸引近5000名毕业生到场参会。南开大学第四届生涯·就业嘉年华、首场毕业生校企对接会同期举办。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南开大学供图)
“南开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踏实肯干的韧劲和追求卓越的精气神,充分彰显了‘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现场招聘负责人林知圆对南开学子的肯定,道出了众多用人单位来到南开选才揽才的初心与信心。双选会现场气氛热烈,毕业生手持简历与企业校招负责人深入交流岗位细节、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发展前景。
相比于线上“遍地撒网”的海投策略,参加线下校园双选会的学生更倾向“少而精”地投递简历。“暑假时候,就已经在各个求职软件上投递简历了。这次线下参加双选会,更想通过面对面沟通来多了解一些岗位具体情况,精准投递适合自己的岗位。”人工智能学院2026届硕士毕业生张冬阳说道。
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让“好职位”和“好人才”实现双向奔赴,离不开校政企的三方合作。“校院领导带头访企拓岗、组织学生去基层开展政务实习等举措,让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既能为毕业生抢占新兴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等就业高地创造先发优势,也能精准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贡献力量。”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学校一直在深化校地合作,多渠道、多方式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南开大学供图)
校企对接会上,各学院毕业年级辅导员积极与参会用人单位负责人洽谈,介绍学院专业建设、毕业生源情况等。计算机学院辅导员薛颖表示,学院与企业对接既能了解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也能精准向用人单位推荐优质人才,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对接桥梁。
现场还有不少同学在政策咨询专区驻足,了解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和应征入伍等相关政策。越来越多南开毕业学子把就业“第一站”选在基层、中西部或者家乡,在他们看来,基层一线、家乡故土同样可以施展才华、大展拳脚。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届硕士毕业生薛之韵2次报名参加南开大学“立公计划”暑期基层政务实习,“在甘肃庄浪、云南普洱的挂职实践,坚定了我要去基层就业的想法。立足专业所长,去做有意义的事,就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南开大学第四届生涯·就业嘉年华活动也同期举办。“点开小程序,简单设置求职偏好的工作地点、单位行业和岗位类型等,平台就会基于专业、学历和偏好自动筛选,并为你精准推荐最新的就业信息。”在南开大学第四届生涯·就业嘉年华上,今年秋招季最新推出的“智慧就业”飞书小程序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南开大学以AI赋能校园招聘(央广网发 南开大学供图)
除了飞书小程序,现场还设置了AI面试体验和简历修改咨询等服务,让AI和专家同时“问诊”,帮助同学们提升就业能力。“AI面试官会随机抛出问题,并根据我的回答生成一份面试报告。”外国语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生吴子琦分享了使用“神器”的感受,“它能帮助我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正式的面试。”
“给同学们就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就业服务新生态,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AI模拟面试、AI简历优化等数字化“一条龙”服务,动态生成学生全维度求职画像,实现招聘信息“一对一”定向推送,切实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精准化水平。
嘉年华现场还设有生涯体验、求职辅导、社团展示等专区,吸引了很多非毕业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就业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希望不仅能帮助同学们走好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也能在入学初就开展好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让就业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道。
据统计,南开大学2026届毕业生预计达9806人,其中本科、博士毕业生较上届增加200余人,毕业生就业总量持续增大。南开大学正从细化就业责任、挖掘就业潜能、增强就业技能、提升帮扶效能、激发内在动能等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护航学生走好就业每一步。
原文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30289641&ui=x1YgBBMqbgy0F7B7MoJN+SribfKaRMzTl3pCEEK93aJRlm1EQwMWz4ULQpJWc4qx&action=share&type=1
审核:闫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