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南开团队在白血病药物治疗临床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9-26 18:25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静静)9月24日,《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在t(8;21)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靶点探索与靶向药物治疗临床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致死率极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典型特征是常伴随染色体易位与基因突变,其中t(8;21)染色体易位是AML中发生率最高的染色体异常类型之一。该易位会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进而表达AML1-ETO融合蛋白。既往临床研究表明,AML1-ETO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驱动AML疾病进展,是AML治疗的潜在关键靶点;但该融合蛋白具有 “不可成药” 特性,极大限制了靶向AML1-ETO的小分子药物研发进程。

机制图

  在本项研究中,团队另辟蹊径,提出 “筛选AML1-ETO专属去泛素化酶(DUBs),并通过开发去泛素化酶抑制剂间接抑制AML1-ETO表达的靶向干预新策略。研究首先构建包含96种去泛素化酶(DUBs)的sgRNA基因文库,经筛选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USP5)是AML1-ETO的专属去泛素化酶。机制研究证实,在t(8;21)型AML细胞中,USP5可通过对AML1-ETO的去泛素化修饰维持其蛋白稳定性,进而促进 AML 细胞的恶性增殖与干性维持;而在AML细胞中敲低USP5表达后,可显著抑制AML细胞增殖、削弱细胞干性,并诱导细胞分化,同时在AML动物模型中能显著抑制AML的发生与恶性进展。

  基于上述发现,团队进一步针对USP5特有的UBA2结构域设计抑制剂分子,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高选择性USP5抑制剂WCY-8-67。实验验证显示,WCY-8-67在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中均能有效抑制 AML 细胞增殖与干性维持;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联合使用,均能在AML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DX)模型中显著延长实验动物总生存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展现出明确的临床转化潜力。

  此项研究不仅为 “不可成药” 靶点的靶向干预提供了新策略,更为选择性去泛素化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创新性思路。

  南开大学药学院博士生马岚、博士后张坤,宁波诺丁汉大学张紫萱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药学院教授杨光、助理研究员刘双伟、生科院教授刘祥、出站博士后魏明明,深圳大学教授周景峰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t9100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市领导来校调研并看望院士专家
演员冯远征再回南开:以“青...
齐鲁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一行访...
南开大学在中国—东盟人工智...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新学期荐书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杨庆山赴邢台市第一中学走访调研
让青春在南开绽放光彩——陈...
南开大学5项工程案例结项 卓...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