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探索城市生命线治理的“数智解法”(图)
来源: 天津日报2025年9月22日08版发稿时间:2025-09-23 20:00

  

  谭晓琴 吴晓林

  2025年7月,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确立为打造安全、可靠、韧性城市的核心举措。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布,再次强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城市发展锚定方向。如何科学把握新时期城市安全治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厘清“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是“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的现实要求。

  以系统观念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生命线”作为高度关联、隐蔽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失灵”。“头痛医头”的传统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应加快推进城市安全治理转型。顺应城镇化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新阶段,城市安全发展理念亟须同步转变,应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基本遵循,以“全周期”把握工程推进的时间轴,以“全行业”洞察风险关联的空间链,以“全主体”重塑多部门、多层级、多行业的责任阵,突破“工程补强”“点状防控”窠臼,迈向以“系统治理”为引领的新阶段。

  以数智赋能为牵引,城市安全治理迎来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地下空间已成为守牢城市底线的主要阵地。AI(人工智能)监测、物联网传感、机器人巡检等技术的加速落地,为地下空间风险防控提供了“数智解法”,推动实现“风险可感、隐患可视、应急可控、决策可溯”。一些城市基于多源数据集成的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城市生命线的实时感知预警;也有部分城市通过三维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实现贯通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监管。近年来,天津抢抓数智革命机遇,创新构建集“机械防护—智能监测—应急联动”于一体的燃气安全治理防线,引入5G高点视频、“机器人+AI”智能检测等前沿技术,实现对城市高压管道、泵站及雨污水管道的智能巡检、隐患识别与评估。

  城市安全治理应坚持“系统思维”,围绕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发展理念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当前,城市治理正处于由“重建设”向“优存量”的关键过渡期,要摒弃“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打好存量提质、精细管理“攻坚战”。坚持“利现为本、以旧兼新”,推进既有平台系统的兼容扩容与资源复用,避免盲目重建、无效投入。特别是在老旧城区和重点片区,要践行集约化发展理念,推进管网更新与数智升级一体化部署,做到“规划一张图、施工一盘棋”。二是强化跨组织协同,推动工作方法由“单打独斗”转向“分工协作”转变。城市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平台化治理为抓手,厘清“谁收集、谁研判、谁管理、谁处置”的职责边界,健全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分级响应机制,强化多元主体间的信息互通和责任共担。加快推进“城市运行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关联融合,推动“数据链—处置链”的高效贯通,实现“异常可感、风险能判、响应速达”。三是坚持长效化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由“外部拉动”向“内生创新”转变。各地应充分依托“组团式发展”的资源集聚优势,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科研院所等在地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打造以智慧管网为载体、智能感知为支撑、风险决策为核心的应用“组合拳”,推进标准引领和制度创新并重。探索形成“国有企业牵头投资、行业单位共议需求、技术企业按绩计费、科研智库支撑决策”的新型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为城市安全与韧性治理的持续提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

  (作者分别为南开大学特大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9/22/content_143092_2651154.htm

  审核:闫瑾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文化学研究院揭牌
南开团队在白血病药物治疗临...
南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
南开大学师生党员“同上一堂...
南开团队在高效催化二氧化碳...
南开大学庄浪帮扶纪实影像展...
2025年天津市“平安留学”行...
天南大校庆跑暨全国名校青春...
联想集团副总裁一行来访
南开大学部署新学期工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