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教育报:南大团队研获高效“低铟无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降本增效 助力“双碳”
来源: 天津教育报2023年9月25日A2版发稿时间:2023-09-25 09:29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高雨桐)近日,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低铟无银”,在节约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让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接近26%,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SHJ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

  据悉,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晓丹教授和赵颖教授课题组,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金属化技术公司SunDrive共同合作,首次在室温下通过溅射技术制备了廉价且可量产的未掺杂氧化锡(SnOx)薄膜,并以此替代电池中的铟基透明电极。为了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其与载流子传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将SnOx与IMO:H(氢化过渡金属掺杂氧化铟)进行1:1结构的叠加,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为减少“银”的耗量,研究团队在电池金属化环节采用了铜电镀工艺,通过提升电极高宽比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同时省去了昂贵的银浆成本。最终,以低铟透明电极结合电镀铜电极的形式,获得了25.94%的ISFH认证效率(电池总面积为274.4 cm2),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SHJ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类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据团队负责人张晓丹教授介绍,这项工作为解决银浆成本高和金属铟供应有限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续高效“无铟无银”SHJ太阳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将极大助力SHJ太阳电池进一步“降本增效”、落地应用,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审核人:丛敏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
校领导率队赴福建省开展招生宣传
跨越3600公里 大中小学教师共...
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天津市科技奖
学校召开科技园建设工作领导...
南开大学举办2025年柏年助学...
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一行来访
南开大学与鹏银数据签约合作
南开师生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南开...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