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瑞龙 刘佳玮)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搭建师生平等对话、价值引领与成长赋能的柔性平台,化学学院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陆续开展3场“导师有约—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就产研结合、科研入门、学术前沿等方面与新生进行沟通交流。
10月23日,副教授关庆鑫围绕“PVC绿色无汞催化剂研发及产业化”,带来一场连接实验室与生产实践的精彩分享。关庆鑫首先向同学们阐释催化科学对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关键意义,通过深入剖析本课题组的研究脉络,揭示了现阶段PVC生产工艺的汞污染困境,并完整呈现了无汞催化剂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业落地的科研成果转化历程。同时,他从课题设计、资料获取到实验分析,提供全流程科研方法论,鼓励学子扎根化学应用主战场,以扎实研究破解生产难题,加强投身科研、服务社会的信念。
11月1日,副研究员柳凌艳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为序,为学子们铺展科研探索的成长蓝图。分享主题以“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为核心,从“身份蜕变适应节奏”“文献积累搭建框架”“淬炼问题意识与抗压力”三个维度,给出系统且实用的指导。讲座尾声,她耐心拆解“课程与科研平衡”“文献阅读低效”等痛点,以鲜活案例与温暖建议驱散科研入门的迷雾,让学术热情在深度交流中愈发炽热。
11月18日,教授赵斌以诺贝尔化学奖MOFs材料为核心,开启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学术分享。他循着MOFs材料从“精巧结构探索”到“多功能应用拓展”的演进脉络,生动解读其在催化、发光、传感等前沿领域的璀璨应用,并详解多种系列明星分子的独特结构与背后鲜为人知的科研故事。最后以自身读博时勇闯冷门课题、坚守困境,终获突破的经历为引,深刻诠释选题眼光与科研毅力的价值,辅以本课题组成果与科研实用技巧,为学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兼具前沿视野与实践智慧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