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可欣 张艺馨)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导师有约——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在生物站A110会议室举办。生命科学学院周卫红研究员做客本次活动,以“研途启航——浅谈卓越科研人的习惯与修养”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科研起步阶段的成长路径与精神修养。

周卫红老师从“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引导同学们思考科研初心与科学家精神。周老师指出,科研是一场长跑而非冲刺,强调在研究生阶段要注重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与心理调适,培养持续专注与系统思维的能力。
围绕“科研人的品格、能力与习惯”,周老师结合《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阐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研精神的契合。她特别强调,科研不仅是技术训练,更是一场精神修行,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胸怀“国之大者”。
在科研诚信方面,周老师重申“诚信是科研的生命线”,提醒同学们严守学术规范,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同时,周老师还就AI技术与学术诚信的关系与同学们展开探讨,提醒大家善用AI工具,但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与独立判断。
活动中,周老师围绕大家关心的如何阅读文献,如何高效听学术报告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解答,总结出读文献的“三遍阅读法”,听学术报告“三部曲”。为同学们指明了实践方向。同时,周老师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模拟听学术报告时提问老师的场景,强调“三明治”提问法的结构,帮助同学们提升学术参与感与表达能力。在场同学与周老师进行了互动与交流。
活动最后,周卫红老师以“既能脚踏实地,养成良好习惯;也能仰望星空,心怀崇高理想”寄语全体同学,期待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笃定前行,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导师有约”活动作为学院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师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研究生端正科研态度,锤炼过硬本领,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生科院将继续建设“导师有约”这一品牌活动,邀请更多优秀导师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持续为青年学子的科研之路与个人成长注入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