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陈)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赴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开展社会实践,开展“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的田间技术示范与推广活动,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共话育人新路径。指导老师阮维斌教授和王兰老师全程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
实践队员们在村委委员王倩和王兰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团队耐心向村民们开展访谈调研,围绕个人信息、大病与医疗、返贫风险和彩礼人情等多个方面,与村民深入交流,采集问卷。
师生一行六人与第六埠村两委成员进行交流座谈。村党委书记郝庆水、驻村第一书记梁淑江、村党委副书记倪国志及村委委员王倩、返乡大学生代表参会。会议围绕文化教育、志愿服务、农业振兴等多项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合作事宜。
郝庆水介绍了村里的教育现状。第六埠村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每年都会将考上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姓名张榜公布在村委会的大厅里,今年有28名学生考上了本科或研究生,并召开专门的表彰会、颁发助学金。郝庆水动情地说:“今年有两名学生考入南开大学,不枉这么多年和南开大学的深厚情谊,南开多个实践队来到第六埠村,在六埠孩子的心理播下了南开的种子!”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2019年就与第六埠村建立联系,阮维斌教授建设科技小院,后来在村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南开学子们多次来第六埠村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志愿支教等活动,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倪国志介绍了村里最新的项目——“精品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第六埠村转变思路,与社区合作、将优质的绿色蔬菜向市民直销。他表示“我们不能辜负了京津蔬菜第一村的称号,现在项目运行良好,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订购第六埠村的‘绿色蔬菜’,希望能够发挥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优势,打造绿色农业的品牌”。他特别提到,阮维斌教授研发的“以虫治虫”技术应用于本地韭菜种植后,实现了农药零施用,有效防治韭蛆的同时提升了韭菜的香味和产量。阮维斌教授多次带领学生到第六埠村开展韭菜试验田的“以虫治虫”工作。在座谈会上,他结合韭菜基地的“以虫治虫”技术应用情况讲解了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随后,与会双方就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兰高度肯定双方已有的合作成果,并对第六埠村在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她表示,未来,学院将对标第六埠村需求,开展更多红色教育志愿活动,引荐更多专家带领学生团队以“师生四同”实践的方式支持当地农业发展,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助力第六埠村科普创新和农业问题解决。
双方就文化教育、农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阮维斌教授带领学生们走进种植大棚,向村民现场示范了释线剂(感染昆虫病原线虫的昆虫营养载体)的科学施用方法,按每平方米挖2–3厘米小坑、投放3–5枚释线剂就能够杀灭土壤中的韭蛆等多种害虫。这种简便高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农药使用,达到省工省力、降本增效的目的,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生命科学学院与第六埠村的合作既是高校勇担服务社会使命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双方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加强乡村工作站建设,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