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亚琢)3月28日,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周德丰教授,就“治学与做人”一题,与学生们进行了亲切探讨与交流。
做人与做学问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周教授强调,研究生阶段,大家更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钻研治学方法争取做到德业双修、学行并重。
勤于思考推陈出新
研究生应当培养自身在研究领域的独特见解。在“客观”的现有资料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主观”性的结论。例如在论述的结论、角度上有所创新,“总结出几条自己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注重研究自己研究方向的同时,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寻找问题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拓宽视域,推陈出新。
勤学多练注意积累
周教授引经据典,举出了历史上的一些学问家们对“好文章”的见解。例如作家孙犁先生提出的好文章三要素——有点义理、有点词章、有点考据;季羡林先生对“文眼”的重视等等。写作上应在文章架构上多下工夫,尤其注意用词精简。因此,我们在平时注意观察、积累知识的同时,要更注意加强写作的基本功。
善于沟通良好合作
研究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发表论文。周教授指出,这依靠我们自身的行动力——向刊物投稿前首先要了解该刊物的风格,并在投稿前后与编辑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了解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以便修改,久而久之便在文章作者和刊物编辑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耕耘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一定没有收获——周老师生动的例证、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风趣幽默的讲演风格都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塌下心来做学术,认真写出好的论文,给学生时代添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是由研工部主办、各学院承办的系列活动,该活动自举办以来在师生间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更为直接的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