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通讯员 付坤
今天(3月30日),是第三个国际无废日。危险废物不能随意倾倒、需科学化存储,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危废暂存区域风险性存储、信息化风险管理手段不健全等等,严重提高了企业危险废物贮存期间违规风险及环境影响。
聚焦这些难题,南开大学校友企业——天津宏菱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菱公司”),在天开园6号楼注册成立,借助天开园科创资源聚集优势,通过搭建智慧云仓平台,致力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控。
“我们的智慧云仓平台,涵盖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企业固(危)废平台,一个是共享危废间。”宏菱公司副总经理董岳说。
(工作人员在应用场景调试设备)
所谓的企业固(危)废平台,指的是企业配备的智能危废间。2023年,宏菱公司研发的智能危废间成功落地。它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赋能,实现的高度集成设备,用于解决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危废合规、安全暂存问题。
董岳说:“我们这个危废间项目满足当地环保危险废物管理标准和要求,也符合应急管理部门对危险废物环境应急的标准和要求。”
智能化、撬装式,这些显著优势,让智能危废间得到了企业的青睐。2023年,宏菱公司研发的首批智能危废间,在LG乐金渤海VCM工厂、渤海石化等化工企业落地应用,用于存放企业实验室危险废物,设备同时满足甲类危险品贮存要求、国家危险废物信息化要求以及国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
“截至目前,我们的智能危废间已经在化工类、石油仓储类以及矿产类等大型企业落地应用。”董岳说。
智能危废间适用于产废量高的大型企业,但是对于一些小微产废企业而言,就不适用了。
董岳介绍,“因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少,如果企业再单独配备一个智能危废间的话,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据了解,小微产废企业的危险废物一般采用的是“自寻出路、分别转运”的传统模式,由具备危废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公司进行收集、转运、处置,但通常情况下,危废上门回收有“门槛”。“打个比方,有的企业甚至一年的危废量都不到0.5吨,处置费用虽然不会有大的波动,但10吨的运输费用和0.5吨的运输费都是2000元上下,转运一次的成本费用就会很高,甚至有的时候运费要比处置费用高。这也就导致很多小微企业存在危废贮存时间长等问题,存在很大的环境安全隐患。”董岳说。
危废处理,成了小微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共享危废间内部设置情况)
为此,宏菱公司研发了共享危废间,多个企业可以共享。根据企业产废量大小,在危废间中为企业配备相应面积的暂存柜,企业当天产生的危险废物即可以实现存放,并且在运输费用上可以做到多家分担,让小微企业实打实地降低了运输成本,而运输企业也大大减少了空车率,实现了低碳环保的无废城市建设要求。
董岳说,共享危废间和大型企业的危废间的技术原理是一致的,能够借助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远程检测系统等,实现危险废物一键申报、自动生成一物一码以及电子化台账等,既减轻了小微企业危废管理负担,还提升了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了环境安全风险。
目前,共享危废间正在进行试点应用,宏菱公司技术团队将根据企业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的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随着市场新需求的不断出现,宏菱公司也在不断调整公司的产品矩阵。在硬件设备开发的基础上,他们也在进行危废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管控,提高危废管理水平,助力天津“无废城市”打造,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