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抢抓“天开”机遇 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贡献南开力量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4-05-18 13:26

南开大学深度融入天开园建设工作纪实

南开新闻网记者 丛敏 通讯员 付坤

 

  高比能钠离子电池成功实现中试放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全球首次实现吨级量产,体积最小的“微流控检测仪”孵化诞生……最近,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简称天开园)南开园“喜报”频传。根植这片沃土,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正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时强调:“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天开园承载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和市校共荣的热切期盼。

  作为支撑服务天开园的重要一环,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天津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并深度融入天开园建设,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谋划,修订出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持续深化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的对接合作,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努力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夜以继日,步履不停。

  一年来,天开园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具有天津特色的新一代“科创综合体”如鲲鹏展翅,腾飞于渤海之滨,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人才与舞台双向奔赴的奋进态势加速形成!

引育优质企业 跑出转化“加速度”

  一年来,南开大学在天开园“一核两翼”已引育注册企业194家,其中核心区145家、西青区6家、津南区43家。多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蓖航煤公司在天开园起步区首家开设社保账户,首席科学家李伟教授课题组入股企业的赋权专利,成为天津市首单知识产权信托产品——“北信日新天工开物知识产权服务信托”,实现天津知识产权信托产品“零”的突破。

  陈军院士领衔的常兴储研发团队,成功将研发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从2000次升级到5000次,电池使用寿命延长到10年以上,研究成果备受各界关注。

  化学学院张振杰教授创建的耀科新材料公司,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吨级量产,成为标志性的世界级科技成果,并根据市场需求计划逐步提升产能。

  物理学院校友创办的万盈美健康科技公司,聚焦国际领先的呼出气诊断技术研发,提供基于呼气代谢组学的LDT(实验室自建检测)肺癌早筛健康预警服务。企业成功入选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

  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创建的普兰能源公司关注石墨烯储能材料的研发,已实现多轮市场化融资,正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生命科学学院朱美峰教授的纽生生物公司关注组织工程神经导管的研发,已面向市场推广成熟的产品及工艺,预计将快速成长为规上企业。

  ……

  在天开园34条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有4家企业获批天开园概念验证立项;14家企业获批自主研发立项,金额超过1200万元;23人获得高端人才政策支持,额度接近1000万元,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入驻企业房租缴费率达到100%。

  据介绍,目前还有67个储备项目正在开展深入对接。南开大学还积极发挥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等校友会组织作用,通过“新开湖论坛”等平台发挥领军企业家的带动力,遴选“南开好项目”,不断向园区引介优质企业。

完善制度体系  营造双创“新生态”

  制度先行管长远,创新方式提质效

  南开大学修订出台《南开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南开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给师生科研成果转化“解细绳子”,最大程度激发创业活力,强化引领示范效应。

  为做好园区运营管理,南开大学成立了园区平台公司(南开21世纪工研院),明确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制定了企业项目入驻遴选及管理办法、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平台管理办法等近20项管理制度,实施企业创新发展考核指标,率先在天津市的科技园区落实企业租金“先征后补”,为园区引入高质量企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3年10月,南开校友创业天使基金(新开湖基金)正式成立,已完成3个校友项目约2500万投资立项。南开大学会同新开湖基金,组织理、工、医等相关学院,召开了10场优质项目推介会,快速形成了近100个项目的资源库。目前,以新开湖基金为牵引,以三一创新、乾通科技、中芯聚源等校友基金为主干,基本形成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校友资本集成格局。

 
 

  学校策划推出了“大业盛德”科创赋能系列活动,已累计组织各类活动120余场,接待8000多人次,积极为园区企业对接上下游资源,提供投融资、企业管理、知识产权和法律咨询服务,为初创企业快速成长赋能。

  园区搭建企业推介联谊会、女企业家沙龙等生态平台,为企业凝聚合力、拓展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首批入驻企业“耀科新材料公司”成功举办“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全球首次吨级量产发布会”,收到业界学界的热烈反响,企业发展局面焕然一新;策划的“南开科技力量”主题展览,生动展现南开建校百年以来的重大科技创新,累计接待4000余名各界人士参观,加深了各方面对南开科技力量的了解,成功汇聚了创新创业的活力与人气。

  随着多种创新要素的持续汇聚,一个协同创新、充满活力的“科创服务生态圈”不断壮大。

深化多维联动  壮大科创强磁场

  作为科技人才高地,南开大学拥有一批全球顶尖专家、高端发明专利和高层次科创人才。学校深入挖掘学科综合优势,促进形成区域联动创新格局,努力壮大科创“强磁场”。

  为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天开园建设,2023年南开大学开启天开园高端人才“定制”培养,在金融学院金融专硕项目中开辟“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新方向,聚焦科创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

  南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学院与平台公司发挥合力,共建创业导师工作站和创业实验室,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聚集校友创业导师,开展青年创业实践, 促进校内外创新链融通发展。

  旅游与服务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优势,承接国家相关重大研究课题,并积极联合园区入驻企业,创立“文旅AI心理引擎联合实验室”,共建沉浸式文旅融合创新开发平台,携手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

  学校先后与三峡资本、中信银行等签署合作协议,促进金融机构、科创平台和科技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完善科研成果转化链条,加速项目成熟和产业化。

  在天开园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参与“学科+人才+产业”联动创新的各主体要素基本清晰,园区联动创新的格局逐渐形成。目前,在南开大学科技园区,平台公司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互拿订单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企业与学校开展联合研发的态势逐渐向好,各要素的合作动力越来越足。

  5月16日,南开大学承办第七期天开大讲堂暨“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主旨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戚发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做客南开,激励青年学子在科创征程中继续逐梦奔跑,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强国担当的种子。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天开园,正热情谱写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崭新篇章。南开大学将继续秉承“公能日新”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助力更多“津牌”成果落地转化,不断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为天津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强科创力量。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话剧《周恩来回南开》首演师...
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
南开大学与弗林德斯大学合作...
南开大学京剧团与台北京剧团...
陈雨露调研医学院
南开大学-新奥集团认知科技创...
中国式现代化与地方政府发展...
南开大学举行2024届毕业生表...
陈雨露率队访问通用技术集团
校领导带队赴陕西开展招生宣...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