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人文视点
“鸡肋型”聪明与高语境文化
来源: 今晚报 7月30日发稿时间:2009-07-31 10:14

刘 畅 

 
    “鸡肋”的故事自古流传,经《三国演义》传播,更是家喻户晓。杨修因“鸡肋”等事触怒曹操而遭杀身之祸。

    根据史籍文献和小说演绎,除破解“鸡肋”外,杨修还有几件得意的故事。一次,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路过曹娥碑时,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不解,杨修解说,这八个字是为“绝妙好辞”。另外一次,工匠费时一年造花园一所,请曹操欣赏评价,曹操看罢,不言好歹,而是在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阔。”操虽面喜,心甚恶之。还有一次,塞北送酥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然后入寝。杨修入而见之,取匙分食。曹操醒后,欲食不见,问之,修答曰:“丞相有命,令‘一人食一口’,尽食之矣。岂敢违丞相之命?”操虽大喜,而心恶之。这些小事的逐步积累,最终导致杨修因聪敏颖悟而遭杀身之祸。当然,若根据史料全面分析,杨修之死的关键绝非因破译“鸡肋”密码之类的小聪明,而是因为参与了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犯了大忌;还有,是因为杨彪的夫人是袁术的妹妹,杨修是袁术的外甥,其政治身份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因此见忌被杀。

    但无论如何,杨修聪敏过人是没有问题的,用时髦语言说,就是智商比较高。上述杨修的聪明似乎都属于一种类型,姑且名之为“鸡肋型”聪明,即在信息比较模糊、甚至不充分的语境下,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传递者的本意。诠释“鸡肋型”聪明,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之一就是借助跨文化沟通学说对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辨析。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从跨文化沟通角度,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的概念。所谓“高语境文化”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或者已经存在于传播双方的物质语境中,或者已经内化于个人内心,而极少存在于双方所运用的语言和信息之中,换言之,语言和信息是模糊而不充分的;而“低语境文化”正好相反,即在传播过程中,沟通交流双方主要依赖他们所运用的语言,换言之,语言和信息是清晰而充分的。举例而言,对于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来说,长期共同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在交流中,直接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而两个初次见面陌生人的交流,却要花费更多的口舌。

    霍尔认为,在高语境文化中,由于社会发展缓慢,缺乏变化,其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重复性,绝大部分信息都已储存于现成的语境中,成为全体成员共享的资源,因此社会成员在人际交往上,更擅长借助潜在的“语境”进行交流。其成员性格内敛,从传播者角度讲,他们在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方面,喜好用含蓄、间接、隐晦的方式,不把信息完全、充分地提供给对方;而从接受者角度看,也善于从提供信息的蛛丝马迹中准确“猜”出对方的意图。因而“高语境文化”特别推崇“悟性”,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也。

    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为令,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就是从曹操所提供的“鸡肋”这一有限的信息中“悟”出了对方的心思——“(所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这一解读使得夏侯惇大呼:“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杨修此举,聪明反被聪明误,终遭杀身之祸。而杨修的故事屡见于《后汉书》、《三国志》、《世说新语》、《三国演义》等文献、著作,广为传播,妇孺皆知,反映出我们民族对于这种“鸡肋型”聪明的认同和推崇。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包刚院士做客南开大学“陈省...
近500人报名 南开大学2025年...
南开教授受邀赴俄出席国际反...
校领导为五学院师生讲授“形...
南开大学举办2025年全国知识...
“人造太阳”技术再获突破 南...
南开团队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
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
中国教育报:陈雨露:如何提...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觉悟网 校史网 BBS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