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论坛
本组摄影 任永华 高俊芹
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论坛
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向珊)8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元史研究会、我校历史学院和张北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元代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朱光磊和历史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和中国的近140名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共提交学术论文近130篇。会议分天津和张北两个会场,共4项议题:“元代金石碑刻及其他资料研究”、“黑城文书、至正条格及相关问题研究”、“元代国家与社会”、“成吉思汗与13、14世纪的中国”,与会学者围绕上述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组委会负责人、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我校历史学院教授李治安致开幕辞。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蔡美彪研究员、南京大学陈得芝教授、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复旦大学姚大力教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洪金富研究员、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刘元珠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王明荪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四日市康博研究员和南开大学王晓欣教授等14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我校历史学院元史方向的1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此次会议规模大、论文质量高,注重运用黑水城文书、《至正条格》、金石碑刻等新资料,有力地推进了国际元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与会学者专家还考察了元察罕脑儿行宫、梳妆楼和元中都等遗迹。
会议期间召开的中国元史研究会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理事会。我校历史学院李治安教授蝉联三届会长,王晓欣教授增选为副会长,薛磊副教授受聘为副秘书长。
20世纪华北农村调查与研究学术论坛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史苑)8月28-29日,由我校历史学院与中国现代史学会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世纪华北农村调查与研究”学术论坛在明珠园举行。来自日本上智大学、宇都宫大学、金泽大学和我国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开幕式上,我校历史学院负责人致欢迎辞,我校历史学院魏宏运教授,日本上智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顾问琳达·格罗夫(LindaGrove)及日本宇都宫大学内山雅生教授分别致辞。
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在已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动华北农村调查与研究的展开。与会代表就1990年代华北农村的回顾、华北农村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华北农村调查与社会实态间关系、华北农村实态与中国革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1990至1995年间,由日本一桥大学三谷孝教授与我校魏宏运教授共同主持的“中日华北农村联合调查”项目得以展开,我校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多名教师及日本一桥大学、上智大学、放送大学、宇都宫大学、金泽大学等校10余名学者参加此项大规模的华北农村调查活动,通过对农民的口述访问,在1930年代日本满铁对华北6村调查的基础上,对1940至1990年代间6村历史演变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以补充中国档案中对村级历史沿革的记录不足,充分还原华北农村百余年来的历史变迁。当年调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经整理后在日本出版,引起学术界较大的反响。经过多年整理,这些调查资料的中文版近日也在中国正式出版发行。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大教授朱汉国宣布,中国现代史学会同意成立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由我校历史学院江沛教授任该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
国际世界史研究前沿与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丁见民)近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与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湖南吉首大学协办的“国际世界史研究前沿与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湖南张家界举行。来自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杂志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单位的25位专家与会。会议主题一是国际世界史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以及热点问题,二是中国世界史上升为一级学科后的学科建设问题。
在关于国际世界史研究前沿的研讨中,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张顺洪研究员提出了学术界需要重视的研究信息:一方面是“大历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大战略”的出现。这得到与会学者的普遍认可,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评论说,从历史哲学角度来说,未来50年人类历史的发展会走向一个“大历史”的时代。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于2015年在济南召开,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史学会所提出议题的情况,呼吁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得到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响应。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呼吁中国学界尤其是世界史学科同仁积极为这次大会作准备,把中国学术界自己的声音打出去。此外,与会学者还就历史研究中的跨国转向、各种“观”研究的学理性模式等研究新趋势,以及英国史和英帝国史、拜占庭研究、美国早期外交史、美国环境史与灾难史、玛雅文明的新阐释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世界史学科问题的讨论中,与会学者介绍了世界史上升为一级学科后的学科建设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南开大学陈志强教授认为,世界史一级学科建设还是有些准备不足,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许多重要方面,都需要经过不断的讨论、思考、实践才能逐步完善。北京大学高岱教授支持陈志强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如何把世界史一级学科好事做好,需要进一步思考,一定要将一级学科的政策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
对于未来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与会代表都积极献言献策。陈志强教授对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提出了建议:适当扩大《世界历史》的版面,搭建世界史研究的全国性网络平台,定期召开世界史学术研讨会,协调全国世界史布局。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则呼吁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世界史具有重要基础的大学相互协调、加深合作,通过共同研讨来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二级学科目录设置,而不是各个学校蜂拥而上,各自为政。张顺洪研究员表示同意,他提议可以设置7至8个二级学科,其中各个二级学科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张顺洪还探讨了中国世界史学科能否在未来5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并对世界史的跨越式发展持乐观态度。李剑鸣教授则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无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还是中国社会存在各种因素,都制约了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赞同李剑鸣教授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得到中国学界的广泛认可后,才可能与国际学界对话。高岱教授认为,面对世界史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不应过于悲观,世界史一级学科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都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史苑)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我校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及社科院系统的36位本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共提交了3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副所长汪朝光和我校历史学院副院长江沛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在两天时间内,大会分别以乡村危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革命、土地改革、乡村经济为主题进行了6场学术报告讨论会。
为适应当今历史研究日益明显的区域化、专题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推出的“中国近代史论坛”,每期主题不一,邀请相关专家聚会研讨,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论坛”第一期在河南大学举行,第二期在南开大学举办。论坛还将持续举行下去,以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第二届天津肿瘤微环境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王渤洋徐立霞)近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天津肿瘤微环境国际研讨会”在我校省身楼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对我国近年来肿瘤微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我校副校长佟家栋、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姚智、天津市科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佟家栋在致辞中说,肿瘤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患者家属的痛苦至关重要。肿瘤学科的研究需要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化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学校将努力促成各院系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争取在包括肿瘤微环境在内的各个交叉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届会议由我校药学院主办,邀请了包括国际肿瘤微环境协会(ICMS)主席艾萨克·威治(IsaacWitz)在内的知名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肿瘤微环境”这一主题,对当今世界最新的肿瘤机制、科研成果和突出进展深入探讨,对临床的肿瘤治疗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届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论坛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高俊芹)近日,由我校接待服务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暨校企合作论坛”在明珠园举行。来自鞍山师范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衡水职业技术学校、冀中职业学院、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宁河中等专业学校、石家庄工业和信息化中专等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围绕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发展战略、酒店人才培养及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会议上,与会代表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与高校校园酒店的发展、当前我国酒店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应如何建立、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酒店人才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取得了许多的共识。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我校接待服务中心应如何从更深层次地挖掘南开文化、彰显南开精神、打造南开品牌、提升接待服务水平等话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这次论坛的召开,将我校接待服务中心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各职业院校之间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