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讲 宋文彬整理
辛弃疾写词有一个特色,他叙述的时候慢慢道来,不但是在章法上如此,而且他在句法上也是如此,他不说远远地看见一座高山,他说“遥岑远目”,他先说远山“遥岑”,然后说这个远山进入到我望远的视线之中。你要注意到他的句法,是远山进入到我望远的视线之中。“献愁供恨”,你看他的字法,那远山进到我的眼睛里来,它是带着什么东西进到我的眼睛里来的呢?是“献愁供恨”。诗人和词人之所以写得好,就是表现得好,当然他的“忠爱”是他生命深厚博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可是你要看他怎么样表现这种深厚博大的生命,“献”是呈献,“供”是供给,是它呈献给我的,供给给我的。如果说看到远山很忧愁,这是很平常的说法。他说“遥岑”进入我远望的目中,带着愁,带着恨,是它带给我的。然后他才说山是什么样的山,“玉簪螺髻”,有的山像女孩子头上插的玉簪,很长,也就是很高的样子。女孩子的头发盘在头上,所以有的远山也像一个发髻。尖的山峰就像玉簪,圆的山峰就像螺髻,他把山美好的形状也写出来了。
“落日楼头”,在高楼之上,四围都是秋天,所见到的“玉簪螺髻”是在落日的楼头看到的。柳永也喜欢写悲秋,也喜欢写黄昏的落日、生命的消逝的悲哀,大家都说柳永很浪漫,其实他也是怀才不遇,有不得已的悲慨的一个人,所以经常写“落日”,象征着光阴的消逝、生命的落空。辛稼轩也经常追怀过去,他写过一首《鹧鸪天》“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说, 我当时渡江南来,胸怀壮志,叹息现在的我完成了什么呢?“春风不染白髭须”,草木秋天枯黄零落了,春天来了,春风又把草木都吹绿了,可是我变白了的胡须,春风来了还能够变黑吗?这真的是一个胸怀壮志的英雄豪杰的悲慨。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4-12/26/content_87662_1682297.htm
审核:丛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