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先生逝世的消息,非常悲伤。打开叶嘉莹先生寄赠的著作《红蕖留梦》,扉页写道:“韩吉辰先生,谢谢你寄来的察院胡同照片。”
手捧着这部书,我深深感受到一位德高望重百岁老作家的心意。书中叶嘉莹先生详细回忆了在北京西城区察院胡同度过的少年生活,先生的回忆也把我带回到七十多年前的回忆中……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察院胡同一个书香门第,家族本姓叶赫那拉。察院胡同位于复兴门内大街以南,明代称手帕西胡同,因在手帕胡同西,故名。清代改称察院胡同,当为明巡关察院在此而得名。叶嘉莹故居是一所标准的大四合院,一进院子,格局极好,十分规整。
我家位于察院胡同西端的东嘉祥里,每当外出去西单,都要路过察院胡同。这是一条东西走向长200米宽12米的胡同,两边有古槐多棵。叶(嘉莹)家是个大宅门,朱红大门上方悬有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小型的石狮子。下了门洞外的石阶,左角边有一块上马石,上马石的左边是一个车门。
十岁前,叶嘉莹一直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开始与诗歌结缘。窗前的几抹修竹,台阶下的几朵菊花,都成了她即景生情吟咏的对象,在很多人刚开始求学认字的时候,她已经能对着院中的秋蝶写出“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的诗句了。
我的很多同学都在这附近居住,顾宜群就住在叶家对门,对叶家很熟悉。顾宜群回忆道:“叶家经常有人出出进进,但是由于自己年龄太小,没有和叶嘉莹直接交往过,我的母亲和叶家很熟悉,见面经常聊天。还见过一位头上白发脑后留有一根长辫的老人,对人十分和蔼。”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叶嘉莹的伯父,当时我们都叫他“怪老头”。由于叶家名声很大,我们一些小学生就将察院胡同喊成“茶(察)叶胡同”。
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定居后,我一直想去拜访。后来我寄去一封信,将察院胡同的照片和我研究《红楼梦》与水西庄的文章一一写入信中。很快收到叶嘉莹先生回寄的《红蕖留梦》,并打来电话说:察院胡同的照片引起了她甜蜜的回忆,1974年第一次回国,她曾经去过察院胡同故居,那里变成了一个大杂院,面目全非了。还请我向老邻居们问好。
当我谈到水西庄红学研究,叶嘉莹先生说她对于《红楼梦》中的诗词十分感兴趣,并进行过研究,如果这些诗词与水西庄的诗词还有关联,更是一个大发现啊。
审核:闫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