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弟
“文化世家藏书丰,积淀丰厚育神童。学术传家青史载,《七林》书目又一峰。”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叛将宇文化及杀死了炀帝,众大臣无敢多言,违心朝贺,唯有一文官,居家不往,化及遣人到其家“执至朝堂”,念其才华出众,欲释放之,然此人并无谢意,化及怒而杀之。他便是编纂《七林》书目的隋朝藏书家许善心。
许善心(558—618)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今河北高阳)人,《隋书》有传,《北史》入《文苑传》。其祖父许懋,官国子博士,学识渊博。其父许亨,乃著名藏书家,博通群书,为梁、陈时卓越学者,曾掌修梁朝史,著有《齐书》和《梁史》。其母范氏,史书说她“博学有高洁”,隋文帝曾诏入皇宫,为皇后讲读经籍,被封为“永乐郡君”。
善心九岁时父亲去世,博学的母亲在衣食和学问上兼而哺育,使年少的善心体魄和学识同时增长。《隋书》本传说他“幼聪明,有思理(思辨才智),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他读了家中藏书,十五岁便写得一手好文章,人称“神童”。
南陈时,许善心授撰史学士官,陈亡入隋,担任秘书丞、礼部侍郎等官。一天,文帝说有神雀落在含章闼上,乃吉祥之兆,赐百官酒宴,善心当场写下《神雀颂》。文帝阅后赞道:“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常闻此言,今见其事。”因其学识渊博,多知前代旧事,颇受重用。隋朝统一天下,重建各种礼仪制度,古代礼仪为国之大事,善心参与修订。皇太子入朝,需戴“远游冠”,文帝问“有何典故”,善心从《周礼》讲起,引经据典,历数魏晋南北朝实行情况,文帝听罢,十分钦敬。炀帝在藏书事业上多有建树,曾令人编撰地方志《区宇图志》250卷,审阅后不满意,又让善心等人重编。善心补充材料,扩充为600卷,此书为较早的全国性方志,对后世影响甚大。
关于善心编纂私藏目录之事,据《隋书》本传载,善心主持整理官藏工作时,根据自己的藏书,参考官藏,仿照阮孝绪《七录》体例,编纂了《七林》书目,亦分为七大类,每类前都有一篇总序,每种登录的图籍皆有解题或提要,然后按照学术源流,再区分小类。这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私人编纂的古典目录书。此外,他还续补了其父的《梁史》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