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肺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贝达喹啉(BDQ)是一种靶向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的抑制剂,可以高效地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的第一个上市的抗结核新药,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耐利福平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
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结合BDQ的冷冻电镜结构
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结合TBAJ-587的冷冻电镜结构
7月3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贡红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和结合BDQ及其衍生物TBAJ-587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并解析了人源ATP合成酶结合BDQ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阐释了BDQ及其衍生物TBAJ-587抑制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的分子机理,同时揭示了它们与人源ATP合成酶间的交叉反应机制,对于开发新一代高选择性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源ATP合成酶结合BDQ的冷冻电镜结构
贡红日教授介绍,该研究成果对于结核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将对进一步优化贝达喹啉及开发类似甚至更为有效的新药起到推动作用。饶子和院士表示:“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我们目前已经启动开发新型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抑制剂研究,争取早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结核新药。”(记者 杨煜 陶冀哲 刘功河)
原文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207712617851793029&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B4480F82-9737-46EE-B1B4-9BD2CEE260E8_742202116801&share_to=we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