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光明日报:叶嘉莹先生百岁
来源: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6日发稿时间:2023-10-18 09:04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穿裙子的士”

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

叶嘉莹先生今年迎来百岁华诞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演讲(韦承金 摄)

日前,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隆重开幕。近200位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以学术研讨交流的方式向叶嘉莹先生致敬。百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亲临研讨会开幕式,讲述自己的诗词人生与诗教情怀。

叶嘉莹向与会来宾、朋友表示感谢。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理性、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叶嘉莹深情讲述了四十多年前决心归国教书和结缘南开的往事。她回忆,当年在温哥华,有一天晚上散步时,突发感慨:“‘花飞早识春难驻’,晚春是落花的时节,这‘花飞’早知道春是不能留下的。‘梦破从无迹可寻’,一个人有梦想,如果不去实践的话,你的梦就是一个空的梦。我当时远在温哥华,离开祖国多少年了,而且距离空间这样的遥远。‘漫向天涯悲老大’,我突然在遥远的天涯,悲哀地感叹我已经衰老了,‘余生何地惜余阴’,那剩余的生命,我应该到哪个地方?我说我要回国来,一生我终老在南开。”

叶嘉莹说:“‘为有荷花唤我来’,因为我是阴历的六月出生的,六月是荷花的月份,所以我有一个小名,我的小名就是小荷,有时候还加一个字——小荷子。所以,我对于荷花特别有感情。我说我老年的时候就结缘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马蹄湖这一片荷花就呼唤着叫我回到祖国,‘修到马蹄湖畔住’,我好像信仰佛教的人说‘修行’,我就住在马蹄湖的旁边,永远也不分开了。”

关于诗教传承,叶嘉莹质朴地说:“我是教诗的。我认为,诗歌能够用它的美丽的韵律、声音传达一种教化。所以,我曾写过一首诗,‘中华诗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许共攀’。旧诗说到伟大的诗人,只说李白跟杜甫是两个最出名的诗人。所以中华诗教要流播、要传达给下一代,作出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我们年轻人,要共同地向着这样的高山去攀登。

虽然已是百岁老人,但是叶嘉莹对于国家,对于年轻人都抱有非常远大的期许。“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强大的国家,可是我们这个新生的气象,新兴起的事业都是非常辉煌的,非常远大的。所以,我说‘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我们江山的美丽、我们江山的美好是书写不完的。我们大家要努力,一起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江山更加美丽,希望我们的前途更加远大。”叶嘉莹深情地说:“很高兴今天看到了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我们中国的诗歌的传统,诗歌对人的感动和教化的传统,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的!”

在当天的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华诗教传承行动”正式启动。该计划以叶嘉莹先生的中华诗教理念为依托,结合南开大学“诗教润乡土”行动的探索性成果,着力打造学术研究、诗词教学、服务学习、社会实践等合力,以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诗教的当代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据了解,本次“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开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天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

【小记】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1924年7月

叶嘉莹出生于北京察院胡同里的一个书香世家

年少的叶嘉莹

在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自幼便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

叶嘉莹(中)三岁时与家人合影
初中毕业时的叶嘉莹

1943年与顾随先生及同班同学在顾随先生家中合影,右二为叶嘉莹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除了自身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还因为辅仁大学不受日伪控制

在这里,叶嘉莹遇到了老师顾随先生

顾先生的欣赏与指导

引领她将古典诗词文化传承下去

194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

1948年

叶嘉莹随丈夫工作调动南下中国台湾

抵达后不久,生活尚未安定

丈夫却因白色恐怖被捕入狱

叶嘉莹一度带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寄人篱下

等到丈夫被释放,生活慢慢有了转机

叶嘉莹从中学走上了大学讲堂

曾先后执教于中国台湾多所高校

1965年台大中文系毕业合影,第一排右二为叶嘉莹

试上层楼望萧瑟,海天辽阔见高岑。

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被交换到北美高校

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国古典文学

1971年,成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漂泊各地

诗词始终是支撑她度过苦难的力量

讲台上的她

永远意气风发、侃侃而谈

70年代在哈佛燕京图书馆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

在异乡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尽管选课学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叶嘉莹始终希望能够回到故乡

随着中加建交

1974年,叶嘉莹得以借探亲的名义回到祖国

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

1982年1月,叶嘉莹结束南开短期讲学时,南开大学有关部门及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送行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回国探亲的经历见闻

让叶嘉莹感受到诗词生生不息的力量

1978年春天,她写信表达了志愿自费回国教书的愿望

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1979年起,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

甚至不收取任何酬劳

早在20世纪90年代

叶嘉莹就捐赠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

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2015年起,叶嘉莹不再越洋奔波,正式定居南开

2017年,叶嘉莹在南开捐设迦陵基金,支持弘扬中华诗教

2018年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现场

桑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叶嘉莹孜孜不倦地推广古典诗词

培育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

桃李满天下

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球

将诗词的魅力带向世界各地

1999年,叶嘉莹在南开大学与研究生讨论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人生漫漫长路,或许困顿,或许失意,

叶嘉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

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遥天如有蓝鲸在,好送余音入远波。

2020年7月,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寓所(韦承金 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茜 董山峰 通讯员 周书沁 闫晓铮)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aL5wkziuQ10Nr1un7f2hg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实现基于连续体束缚...
我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参...
赵新教授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五四青年节:南开优秀青年和...
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南开大...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调研...
南开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
校领导率队赴甘肃庄浪考察调...
南开团队护航我国选手在第58...
校领导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