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总书记殷切嘱托激励南开师生勇攀科研高峰 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
来源: 今晚报20220528 1版发稿时间:2022-06-01 16:10

  

本报记者 李杨

  玻璃器皿与滴管的碰撞声清脆悦耳,自动化设备不时发出低沉的嗡鸣……日前,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屏息凝神,利用色谱、核磁等精密仪器进行样品成分的分析研发。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勉励学子们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总书记推开实验室大门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总书记亲切地同大家打招呼并一一握手,至今想起来仍能感受到那双宽厚有力的手带给我的温暖。”彼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吴雄还在读研。如今,他回忆说,在实验室内,周其林院士正带着大家做化学结构分析,听周院士介绍了手性催化剂在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后,总书记很是高兴,他用父辈般的语气对我们说,“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不能停下脚步。我们生活的时代恰逢其时,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们要作出你们的贡献。”

  正是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吴雄坚定了攻读博士学位的信心。三年来,吴雄一门心思扑在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先后完成了不对称催化氢化内酯课题和多个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的合成。“如今,我深切体会到总书记讲话的内涵。虽然我做的科研工作在我看来不算什么,但能够为国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无上的荣光。”

  是信任,也是期待。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激励着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师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三年来,这支团队在科研领域里持续深耕,不断挑战着新的高峰。就在这个月,中国化学会公布了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奖名单,化学学院院长朱守非教授获得殊荣,他提出“手性质子梭催化剂”概念,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难题,被誉为“催化组合拳”;同时,牛志强教授也因其发展正极微纳结构和负极表界面调控新策略,实现高性能水系可充锌电池的构筑及智能化设计,获评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此前他还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悦教授领衔完成的“提升萜内酯成药性及突破血脑屏障的结构优化策略”项目则斩获2021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适逢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三周年,全校师生正开展一系列学习贯彻活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谱写‘融入大我,勇担使命’的人才培养新篇章。”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曾语重情深地说,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有牺牲多壮志,才有今天的成绩。张伯苓老校长的“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如今,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南开学子都要重温张伯苓老校长的“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是!”

  “你爱中国吗?”“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一代代南开学子正在用行动作答,誓为实现中国梦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报纸电子版链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2-05/28/content_15353_6203176.htm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南开大...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
【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学习...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南开大学举办中青年干部理想...
IUPAC原主席Javier Garcia-Ma...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四届国...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
【关注天开园】我校召开天开...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如磐初...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