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奠宙 王善平
中国数学会成立
20世纪20年代回国的中国数学博士,如孙光远、杨武之等,已经能够培养硕士水平的研究生。陈省身就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个数学硕士。待到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马录等于30年代从国外回来,他们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世界数学研究的前沿,事实上已经具备在国内培养数学博士的实力了。大体上说,从培养数学学科的学士、硕士到博士,每十年跨一步,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发展。
当陈省身在汉堡大学求学的时候,中国数学会于1935年7月25日在上海成立。和日本数学会(前身为东京数学会)成立于1877年相比,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显得晚了一些。陈省身曾解释说,那时姜立夫、冯祖荀等德高望重的前辈都在北京,他们不愿意负责社会行政事务,怕麻烦。上海的顾澄愿意发起,所以就在上海成立了数学会。在这次大会上,冯祖荀虽因年老没有出席,但仍当选为9名董事之一。姜立夫、陈省身都在国外访问和留学,没有在数学会担任职务。
当时选出的数学会主席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胡敦复教授,一位资深的数学家。他188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07年考取江苏省的留美公费生,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1909年8月,清政府召回胡敦复,请他主管“游美学务处”的教务工作,实际工作是选拔青年学子,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到美国留学。这些青年中包括了中国的第一个数学博士胡明复,第二个数学博士姜立夫,胡敦复后来任上海大同大学校长,也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1949年因病到台湾的儿子处休养,之后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任客座教授,直至退休。1978年,在美国西雅图逝世。因此,以胡敦复的资历,出任数学会主席是实至名归的。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数学当以清华大学的阵容最强,冯祖荀领导的北京大学和姜立夫主持的南开大学则紧随其后。南方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大学,如国立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等,但多止于教学,很少开展研究工作。有一个例外是浙江大学。那里由陈建功(分析)、苏步青(几何)、曾炯之(代数)等博士主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国外屡屡发表文章,成为一时的翘楚。
陈建功(1893—1971)和苏步青(1902—2003)都是浙江人,先后于1929年和193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是中国学生在日本的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第一和第二人。那时在日本的大学里,获得博士很不容易,没有优秀的研究论文发表很难通过。
陈建功的研究方向是三角函数论,苏步青则和陈省身一样从事几何学研究,主要工作在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
南开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