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桂荣
197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邀请陈志远参加为“纪念在新疆牺牲的革命烈士”而组织的活动。“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我看到父亲的书架上摆满历史书,熟悉父亲的一些老同志也跟我说父亲确实喜欢读历史,我一辈子从事历史教学研究,也算是对父亲思想的一种传承。”陈志远深有感触地说。这很像是父子俩的隔空对话,一脉相承又异曲同工:遥远而又亲近,生疏而又熟悉——
1935年,陈潭秋和陈云等人一起前往苏联,进入列宁学院学习,并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此后,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之一,留在莫斯科工作。
一年以后的1936年7月,正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成立15周年的诞辰。客居异国他乡的陈潭秋回首革命岁月,心生无限感慨,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这是第一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的纪念文章。正是这篇文章,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此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来没有举行过党的生日的纪念活动或发表纪念文章。
陈潭秋在回忆文章里记录:“那天早上是阴天,八点钟之后,来了许多游人(在嘉兴南湖—— 作者)。十点钟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游人们都散去了。直到晚上十一点时,除了最后批准党章外,我们还讨论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态度问题,关于设立中共临时中央局的问题……”“在第一次大会时期加入的党员,现在剩下的简直很少了。但在一次大会后,生长起来很多新的力量……”
中共“一大”主要讨论4个方面的问题:一、目前政治状况;二、党的基本任务;三、党章;四、组织问题。
这篇《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发表在1936年《共产国际》第七卷第4期、第5期合刊上。《共产国际》是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理论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莫斯科创办的。由于陈潭秋的回忆文章是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的,所以具有较高层次、较广影响的轰动效应。史学界普遍认为这篇回忆文章,记忆细腻,描述详尽,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党史孤本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