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这次普查结果显示出哪些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人口红利持续释放支撑高质量发展
人口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看,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放缓趋势,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时代”就要结束?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与此同时,人才红利持续释放,成为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改善支撑型的人口红利作用更重要。我国现有相当大规模的劳动人口,通过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人才红利的新优势正逐步显现。
宁吉喆说,目前我国育龄妇女3亿多人,每年能够保持1000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数量快速回升;近10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等积极因素将支撑人口总量保持增长。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将为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提供强有力支撑。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面是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面是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面是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一面是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一面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一面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凸显“一老一小”问题重要性;城镇化和经济集聚的趋势性变化,也对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建议,如何为生育、养育、教育创造更加友好的环境,让“生而无忧”,是下一步需要各方切实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明确,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长期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政策落实,与此同时,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内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应对、全民行动的良好态势。”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说。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05/12/content_156_443797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