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光明网:应对农村老龄化 业界:养老服务体系不应“重城市、轻农村”
来源: 光明网2020年11月4日发稿时间:2020-12-03 18:14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应对老龄社会政策应该向农村老人倾斜,把更多公共财政资源投入到农村,使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质”的提高。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中心主任、教授原新表示,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老年人的城镇化水平相比,老年人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总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有大量的老年人在农村”。

  原新认为,老龄社会的本质问题不是民生问题,而是经济问题,老年问题才是一个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是做蛋糕,民生问题是分蛋糕,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之上,分蛋糕时才能实现城乡之间的公平以及老年人之间公平,这才能够帮助我们应对老龄社会。”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农村养老而言,未来5至15年应向何处发力?在原新看来,未来需要重塑政府和百姓的理念。

  他认为,在养老问题上政府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二十字方针。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根本区别在于,家庭养老是依靠血缘、亲缘关系维系的一种代际互助;而居家养老需要社会化的服务。

  “社会化服务能够跨入千家万户,老百姓在家里居住的时间越长,他所承担的养老成本、心理成本,对整个社会、对于老年人个人来说都是最低的。”原新说,“我们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而不是花大量的力量建养老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认为,养老服务体系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定式。

  “在未来五年或十五年,我们应该为农村养老顶层设计留有余地,能不能设计养老的规划?能不能向发改委提出农村养老试点?能不能关注农村地区普惠养老的试点?”陆杰华说,希望未来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入到农村,使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一个质的提高。

  他还希望,来五年到十五年,中国的农村养老一定是从基层做起,从不同模式的变化过程中来寻找中国农村养老的模式,包括“妇老乡亲”、互助养老、庭院养老、医养结合等。

  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农村的空巢、失能老人也会逐渐增加。如何避免农村进一步成为“孤岛”?

  陆杰华认为,首先要解决农村养老硬件建设的问题,根据去年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养老机构城乡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农村相对还是不够。他建议,来能加快对农村养老和服务设施的配置,对农村养老服务进行系统优化,特别是像养老院、社会化养老、医养结合等。

  原新也表示,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外,还应该考虑如何借助城市的力量。“如果到城市落户的这些农民工能够享受城市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话,那么城市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也就可以覆盖到这些人,相对来说也就解决了农村一部分因迁移而变成流动人口的老年人的问题。”他说。

     https://politics.gmw.cn/2020-11/04/content_34339317.htm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关注天开园】人工智能赋能...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