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江山留与后人愁(范亦豪)
来源: 2020年9月27日 今晚报 第8版发稿时间:2020-09-29 10:14

      范亦豪

  朋友们告诉我,邵燕祥是“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的,我悲痛的同时,也为他的这个走法深深松了一口气。邵燕祥几年来渐显老相,耳朵背了,心脏搭桥已有些年,可是他像是在抢时间,不停地写。诗,一首又一首;杂文,一篇又一篇;书,一部又一部。都有真知灼见,都在振聋发聩。他早已参透了生死,这大概也是能“安然离世”的原因吧?

  六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约我写了一本回忆录《命运变奏曲——我的个人当代史》,我的大学同学又是难友的竺亚青与邵燕祥是老朋友,他们住得近,我请她给邵燕祥送去一本。没过几天,他就给我发来一封长信。邵燕祥去世后,我又反复读了这封信,既感到似是老友在面前亲切地恳谈,又从其中看到不少人生大义,信息量很大。他在信中写道:

  “你大概小我四岁,落难时诚然还相当年轻,一般来说是幼稚之年,且是带病之身,而竟远谪边远寒苦的祁连山……幸亏在爱人的支持下,你不但身体坚持下来了,并且在人格精神的修炼上大有进境,实在令人感佩。今天说这些话,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领会其内涵。不相知的人是连听也不要听的。鲁迅所谓‘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以此。

  “然而,我们还是要把这些记录下来,留作历史的存照。也许再经过一两次类似的大灾难后,孑遗的人类终会决心,力求避免悲剧……可能现在这个时机还没有成熟吧。

  “不要责备我悲观,有这样的悲观垫底,庶几可免于廉价的乐观,保持坚定的清醒和自信。过去政治上幼稚,风已满楼,尚不知山雨欲来,幸而年已八十,老眼虽渐昏花,却总是望见地平线上又显露出、拱动着乌云的影子,不知以为然否?

  “你是做学问的人,分析问题当更理性,不像我更多依靠感觉也。”

  这封信写于2014年8月4日,它的到来着实让我感动。因为此前我和邵燕祥没有直接的交往,而他把我的回忆录看得这么细,这是心和心的交谈,让我感受着灵魂相通的快慰。

  今天说起邵燕祥,他是杰出的诗人、杂文家,是思想者,是中国的良心。而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弟是把他当作心中的战友的。他的诗让我们激动,他的诗我们在高声朗诵,我也学着写他那种激情的楼梯诗。

  从他的信中我才知道,他不仅是我的难友,还是育英学校的校友。他在信中说:“你在去天津前,曾在育英小学读书,然则又是校友了。我1939年入小学一年级,1944年冬,小五寒假前转学到汇文一小。因有先后,可能未曾交集,但我们必定有一些共同的老师,值得怀念的。(后来,1947—1948,又在育英念了一年高一。)因此,我对你可能住过的灯市口一带也比较熟悉。”后来我告诉他,我小学的国文老师叫王法章,邵燕祥兴奋地说法章老师正是他的恩师,自己走上文学道路与法章老师大有关系啊。我们的文学启蒙老师竟然是同一位先生,我上课的教室,两年前多半就是他的教室呢!

  我们的冲动、虔诚、受难和觉醒,很多是共同的。当然,我没有他的才气、禀赋和出奇的勤奋,也没有他对世界悟得那么透彻。我的妻子世樵就特意叫我注意他理性的力量和高度。我多么想和他一起去聊聊我们的童年和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路,但世樵的病让我离不开,我只能期待。他给我寄来《一个戴灰帽子的人》《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我都认真读过,觉得自己就在里边。可是还有好些话想说还没说呢!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南开大...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
【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学习...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南开大学举办中青年干部理想...
IUPAC原主席Javier Garcia-Ma...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四届国...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
【关注天开园】我校召开天开...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如磐初...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