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凝铸于社会记忆的诗篇
来源: 《天津日报》2020年月17日第12版发稿时间:2020-04-19 21:21

  阎焱

  清明日,伴随着防空警报鸣响和电视直播画面,向抗疫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肃立默哀,虽仅短短3分钟,却有70多天的幕幕壮景在心中掠过。那一刻,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抗疫诗篇,正以其无比的厚重与悲壮,凝铸在我们的社会记忆中。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记忆是借由各种媒介保存、流传的记忆,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启蒙和社会控制功能,还实施着社会信息、社会经验的保存与传递,从而保证社会历史的连续性。而“纪念仪式”则是维系社会记忆的重要环节,有关过去的一些影响和记忆正是通过仪式性的操演才得以传达和维续的,“在人类的仪式节日中更为彰明昭著。”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已极为重视纪念仪式和仪式节日了,不仅宣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并将“清明”这一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的原本仅具农业生产意义的节气,逐渐演进为缅怀前辈、致敬先烈的“仪式节日”。于是,每年清明,我都要赴宁河烈士陵园于方舟烈士纪念馆,祭拜曾外祖父。

  今年是曾外祖父于方舟120周年诞辰,本应亲往故乡祭扫,但因情况特殊,清明纪念活动均由“线下”改为“线上”了。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次特殊的“线上”祭奠,才能从新的视野上有了新的发现──无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怀,正在成为凝铸于岁月深处和社会记忆中的壮丽诗篇。

  在“线上”,我看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有一处占地1.3万平方米、创建于1995年的“龙华碑苑”。碑苑内错落有致地竖立着近百块形材各异的诗碑,上面分别镌刻着蔡和森、瞿秋白、鲁迅等创作的诗文90余首。碑刻书法除个别为烈士手迹外,多数由国内知名书法家书写。序碑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的七言绝句:“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一方高竖的火成岩上,以绿色行草镌录着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同天津相关的诗碑有三处。李大钊不仅曾在天津求学六年,还曾亲临天津觉悟社与周恩来、邓颖超、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青年座谈,并在送陈独秀到天津的马车上演绎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传奇,曾亲自部署指导了中共天津地委的创建。他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那青春的预言被镌刻在红色巨石上:“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苍劲的隶书出自时年90岁的书法家钱君匋。一行冬青绿灌后,绿色篆字在灰色石面上铭刻着吉鸿昌将军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横卧的诗碑,仿佛令我们看到“生不跪,死不倒”的将军正向刽子手怒喝:“不准背后打,对着我开枪!”曾外祖父的诗碑则掩映在一片竹林中,彩石铺就的小径伸向高耸的碑体,碑上是他的《浪淘沙》:“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爱国不怕进狱门。虎狼拒送检察厅,更增仇恨。红日透窗棂,满眼光明,绝食神州风云动。买办洋奴休横行,一场春梦!”这首词也曾出现在电影《建党伟业》中。诗文以楷书与魏碑的融合字体书写,更显刚劲有力。创作者为江阴胡介文先生,生前曾任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席。诗碑设计与诗词原意契合得十分精妙:镌着诗文的黑色大理石,以“黄金分割法”的长方形镶嵌于诗碑最下部,约占全碑的五分之一,与观赏者视线平行;沿诗文部分向上,至顶端,又有一个与黑色大理石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却是镂空的,宛若开了一扇通透的小窗;观者翘首高仰,可以发现,那窗中的蓝天与阳光,不正将“红日透窗棂,满眼光明”的诗意与高高耸立的诗碑,凝铸为一体了吗?

  在“线上”,我看到“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平台上有一组纪实图片,著名雕塑家王海、何东、张桂元、于世宏、景育民、王卫平正在对赵展教授的新作《革命先烈于方舟》进行观摩和点评。赵展教授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令人敬佩,诚如他在《创作说明》中所写:“我在雕塑选题和创作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在内心萦绕,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也凝聚着一种力量来表现这位未曾如面却为之敬佩的英雄人物。在创作之初,我给了这件作品和人物很多设定,但最终选择了去场景化的肖像方式来表现于方舟。”《革命先烈于方舟》令人耳目一新,以我的笔力却无法将其形象描绘,幸有作者非常生动的自述:“人物傲立于风中,纤弱的身躯却蕴含着倔强的精神,迸发着思想的光芒。他似阴云密布下的一道闪电,似幽暗空间中的一缕阳光,又如一颗彗星划过时代的阴霾。前倾的身躯、高昂的头部、紧握的书卷,目光中唯有坚定”,“包括雕塑的表现手法都是富有情绪的表达,动静中表现一个踌躇满志、满腔热血的青年革命者。”赵展教授的创作初衷更令我感到这件作品应该就是一首“凝固的诗”:“试想一个文弱书生却有着无比高亢的革命斗志,有一种力量从内而外散发出来,无疑这是一种坚定与悲壮的革命力量,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力量,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舍我其谁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先烈的英雄故事和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透过雕塑家诗一般的心声,我恍然悟到,无论是作为书法的“碑上的诗”,还是作为雕塑的“凝固的诗”,都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扬,都已成为凝铸于社会记忆的诗篇了。

  从对抗疫英烈的悼念,到清明网上的缅怀,令我再次想到被称作“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金枝》中那个来自鞑靼人的“布拉特灵魂”的故事:尽管英雄布拉特从未有过被击败的历史,敌人却发现了他的灵魂。那是一只金色的篮子,被一根白线吊在空中。敌人将线用箭射断,发现跌落在地的金篮中有十只白鸟,便一只只地杀了起来。看到这一幕的布拉特哭了,因为其中的一只就是自己的灵魂。果然,灵魂被杀的布拉特很快便终结了不可战胜的神话,死于宿敌之手……无敌英雄布拉特发现自己灵魂被窃掠被消泯时,他哭了,他知道自己不得不沦至被彻底击溃的境地。然而,我们终将不会抛弃和消解英雄的灵魂,因为在一个自古便崇尚和礼待英雄的国度,在一个自古便景仰和传扬着伟大牺牲精神的民族,英雄的灵魂已经凝铸于社会记忆之中。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0-04/17/content_162_2581614.htm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关注天开园】人工智能赋能...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