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0日讯(记者高毅哲董鲁皖龙焦以璇王家源)“近期的中美经贸摩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痛点’,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要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筑牢基础科学“地基工程”。
饶子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第二大国,科技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数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然而,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饶子和建议,从国家层面就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行调研,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重塑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筑牢“地基工程”。由科技部牵头,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相关部委参加,组建基础研究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未来10—20年基础研究的总体规划建议。同时,要坚持分类发展、科学布局,不硬性要求从事转化研究,鼓励部分科学家专心解决源头问题。要集中力量,确保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