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希望毕业后 在天津能有一席之地──在津港澳学生“感知天津”
来源: 2018年10月29日 天津日报 第3版发稿时间:2018-10-29 21:28

  本报记者韩雯

  实地了解天津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身临其境体验各种高科技人工智能产品;走进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与网红图书馆零距离接触……昨日,市港澳办、市教委联合举办在津港澳学生“感知天津”交流活动。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10所院校的56名港澳学生,走出校园,将视野扩展到他们未曾触及过的领域。

  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记录着城市成长历程,描绘着天津的发展未来。为了让参加活动的港澳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天津,活动首站先来到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俯瞰城市规划沙盘,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参加活动的港澳学生驻足流连。在南开大学规划模型前,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吴庭泽如数家珍,指着模型上的一个个“建筑物”,向同行的伙伴介绍,“这是大通学生活动中心,这是图书馆,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建筑物非常有特色。”谈及当初考学为何选择来天津,从小生活在香港又喜欢历史的吴庭泽说:“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一座天津城,半部近代史’,那时就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再加上天津有南开大学这么远近闻名的高等学府,所以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天津。”

  在科大讯飞智慧谷有限公司,港澳学生们领略了人工智能的魅力。对着智能机器说话,可以把语音识别成文字,不仅如此,语音还能同步翻译成英文,甚至可以转换成不同地方的方言;需要120分钟完成的试卷,智能机器两分钟就交出了答卷;将身体不适的症状告诉智能机器,几分钟的时间,诊断结果就出来了……看到超乎想象的人工智能,港澳学生们无不啧啧称奇。天津医科大学心内科专业研一学生陈俊杰开玩笑地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要是不努力学习,今后要被智能机器抢了饭碗。”陈俊杰来自澳门,通过参观,吸引了他想留在天津发展。他说,天津的发展比较多元化,不像澳门的发展主要靠旅游业,在天津可以看到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既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产业。“我觉得在天津发展选择空间会比较大,希望毕业后发挥所长,在天津能有一席之地。”

  在去往参观点位的路途中,“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成为港澳学生热议的话题。“你申领居住证了吗?”“国庆假期结束后,我就去申领了,目前证还没有下来,不过身边的同学有的早就领到居住证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的大一学生张璟焕谈及居住证时说:“要是能拿到这个居住证,办什么事都会比较方便,国庆假期,我去北京玩儿,拿着港澳通行证,找了几家旅店都碰壁,回来之后,我就去申领了,估计再有几天证就能下来了。”张璟焕说,从香港来到天津,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离家的孤独感,一张居住证带来一份暖暖的归属感,在学校有老师的特别关照,还有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天津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关注天开园】人工智能赋能...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