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每个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誓词,这样的坚贞经得住岁月的考验。
南开大学离休干部宋声扬和老伴儿、天津市统计局离休干部程毅,两位老人岁数加起来已经180岁了,他们一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即使是安排身后事的时候也不忘践行这份对党的忠诚。今年10月31日,他们捐出100万元积蓄,以“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在南开大学成立“宋声扬、程毅助学基金”,资助贫苦爱国学生,希望为祖国建设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这100万元是两位老人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毕生积蓄。89岁的宋声扬解放前加入天津地下党组织,老伴儿程毅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位老党员,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本色,至今仍是“无产阶级战士”,一直租住在老旧小区的顶楼单元房中,饭菜一直吃食堂。早些年,家人朋友看老人每天两次上下6楼到食堂打饭不方便,劝老人买个低楼层的房子,可两位老人觉得工资是国家给的,积蓄应该花在更有用的地方。“1个6楼我把它当成3个2楼,每上一个‘2楼’就歇一会,上3个‘2楼’就到家了。”老人坚持上下6楼好多年。
“我们老两口寻思着,快见马克思了,想在明白的时候把身后事安排好。存下的钱想用在有用的地方。”今年夏天,宋声扬向老伴儿提议,把积蓄捐助给“寒门学子”。他向老伴儿讲了上世纪90年代在南开大学食堂见到的一幕。“一般的孩子到食堂打饭,都是挑自己喜欢的菜买了就走。可我看见一个单薄的男孩子在菜前算计了半天,最后选了一个最便宜的菜。一看就知道那是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是件艰苦的事,在努力学习、长身体的时候还要算计吃饭问题,很让人心疼。”那个在食堂里犹豫、算计的羸弱身影在宋声扬老人心中挥之不去,他提议把钱捐给困难学生,解决他们读书的后顾之忧。老伴儿程毅欣然接受,老两口定下一个目标:存10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
今年7月,两位老人联系南开大学,成立“宋声扬、程毅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境贫寒、刻苦学习、愿意用所学报效祖国的南开大学学生。8月20日,宋声扬、程毅两位老人存入了第一笔20万元。不幸的是,9月29日,程毅老人病逝,享年91岁。病重期间,她仍然不忘嘱托老伴儿一定要完成好他们捐资助学的共同愿望。10月31日,宋声扬老人最终存齐了基金账户的100万元。两位老人的愿望实现了。
两位老党员的无私行为和崇高品格深深感动了南开大学的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给宋声扬、程毅夫妇的感谢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您们将多年积蓄100万元捐给南开教育基金会,用以资助具有爱国心的贫困学生,令我非常感动。我们一定十分珍惜,精心管理和使用好这笔基金,充分发挥其助学育人功能。同时,我们要学习您们为师爱生的高尚品德,秉公尽能,立德树人,正人先正己,以师德之优创南开之优。”
宋声扬老人现住在水上村望园老人院,房间里有两张单人床。老人住在靠外的一张,里面那张“原本是给老伴儿出院回来住的”。这张床最终还是没能等来“程奶奶”。现在,床上放着的是两位老人历年来的健康剪报。宋声扬老人说:“我还有100多箱藏书和多年来制作的220本养生保健剪报,这些也捐给南开大学。希望年轻师生在专注读书、学习、工作的同时,注重身体锻炼,用强健的体魄为国家建设、为党的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宋声扬、程毅夫妇捐资助学的义举,践行了他们的入党誓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了以“无我”示忠,以“小我”示忠,是党员忠于理想信仰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