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研究生第一课 校长“敲警钟”
来源: 天津日报9月19日2版发稿时间:2016-09-20 17:00

  9月16日,正值中秋假期,南开大学迎来了4291名2016级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3435名,博士856名。

  在给全校四千余名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校长龚克“提请同学们注意一件大事,弄不好会贻误终生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科研诚信。

  “×××论文剽窃他人成果,被取消博士学位;×××论文盗用某公司数据,被取消硕士学位;×××英语六级找人替考,被开除学籍……”龚克以近两年南开大学对违纪研究生处分的实例,告诫同学们“上大学不知学习纪律,做科研不懂学术规范,就如同开车不懂交规”,十分危险。

  “我将来不走学术道路,还有必要学习学术规范吗?”针对部分研究生的这种想法,龚克援引德国政治明星、德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学术不端,被取消博士学位并解除公职的例子,向同学们证明学术上的污点会影响人的一生。

  龚克逐条讲解了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不可避免的5个问题,即如何进行有价值选题、如何区别借鉴与抄袭、如何进行正确的署名、如何科学地处理数据、为什么不能一稿多投。黄禹锡、肖恩、小保方晴子……这些昔日的科研天才、学术明星,未能持守科研道德、学术规范,断送了大好的科研生命。龚克用实际案例告诫同学们:“急功近利,失诚弄巧,必致大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南开研究生们要始终坚持“求真守真”的科学精神。龚克强调,研究生是更高学位的攻读者,对于“是追求学位,还是追求学问”要有基本的自觉,对于要“做什么人,怎样做人”要做出正确的回答。他引用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的话说,身为南开人,“公”字是最最要紧,“公”是最高的道德。南开人要有“公”之志向,“公”之操守,“公”之襟怀,做事应以“诚”字为标准。(记者 赵晖)

编辑:聂际慈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高...
校领导率队赴石家庄调研生物...
南开大学与多所上合组织成员...
北京大学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南开大...
南开大学参加昆山创业周暨百...
2025高校影视作品交流展映活...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南开大学召开定点帮扶工作会议
从青岛到海牙 以专业与韧性闪...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