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记者 彭未风 见习记者 朱潇骁】席慕蓉优美的诗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上世纪的一代人,到现在仍是诗歌爱好者们所追捧的对象。在南开大学庆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之际,席慕蓉做客研究生学术周末讲堂,与高校学子们聊起了自己的成长、寻找家乡的经历、诗歌创作的感悟等,71岁的席慕蓉演讲中情之所至,为童年、为故乡一再落泪,感染了现场听众,也让津城学子见识了一代诗人的情怀与真诚。
席慕蓉老了,但是在年轻一代大学生中魅力依旧不减。发票当日,学生们早上6点早早排起长龙领票,大学生聚集的人人网上,没有领到票的学生甚至发出“高价求席慕蓉讲座票一张”的信息。昨日讲座现场,几百人的礼堂内,讲台上、过道上都挤满了前来聆听她讲座的学生。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用席慕蓉的一首《邂逅》作为开场,开启了昨天的讲座。
席慕蓉昨日带来的讲座题为“隐性的价值”,谈及自己诗歌创作的源头,席慕蓉说,小时候从内地到香港再到台湾,辗转多变的生活,让年幼的她时时感受着陌生与孤独带来的痛苦,又无法与父母倾诉,因此,将心中所有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倾洒在日记本上,这便是她诗歌创作的开始。她说:“我认为十几岁的我在日记中书写的孤单和寂寞是最真实的,读诗和写诗是生命的本能,这便是文学的隐性的价值。”除了文学的隐性的价值外,席慕蓉还认为,历史的价值也不容小觑。1989年,46岁的席慕蓉第一次踏上了父母的故土内蒙古,回到台湾,回忆起内蒙古寻根的种种细节,席慕蓉说“曾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谈到这个过去,席慕蓉继在回忆幼年成长时落泪后,再次落泪,敏感而细腻的情怀感染了现场听众。
讲座结束,坐在现场的叶嘉莹先生走上讲台和学生们聊了聊诗歌创作的感悟。许多学生问如何写好诗,叶嘉莹先生认为,同学们平常应该多看书多积累,当语汇积累足够多,内心真诚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迸发,诗歌也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4-05/13/content_708849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