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思遥 潘崇佩)9月15日,教育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以下简称PT虚拟教研室)联合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南开大学文学院及南开中学,共探科学教育改革新路径和大中教育衔接的实施。PT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李川勇,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文忠,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卢桢教授、物理科学学院正高级实验师王槿、物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靖,南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王大治、物理学科高级教师张汉泉等参加会议。会议就科学教育理念、活动开展模式、英语教学推广、大学中学衔接及合作交流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南开中学乃至更广范围的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会议中,首先李川勇教授明确了科学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她说,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涵盖科学观察、表达和呈现等能力,通过项目研究的形式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建立科学思维。“国际中学生物理竞赛就是很好的平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不仅能展示自身实力,更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同时,李川勇教授强调,教育部明确要求科学教育覆盖全体学生,但当前部分学校在落实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过度聚焦少数参赛学生,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科学思维和素养的培养,这一现状亟待改变。
随后,张文忠教授针对英语教学创新与推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目前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大语言环境制约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探索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未来需要重点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高端人才,通过科学教育和英语教学创新,提升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最后,王槿老师分享了PT育人模式落实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中学生开设的物理实验先修课程,与广东省佛山市南开区一对一科学教育教研活动以及2025年在天津港保税区创办的首届中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挑战赛展演活动等。王大治主任和张汉泉老师对南开中学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其中的难点问题等进行了交流。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强调强化科学教育、创新外语教学模式,以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基础。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落实科学教育,助力英语和语文学科大中衔接教学发展的一次深度梳理,更搭建了高校、中学协同育人的沟通桥梁,为破解当前中学教育痛点、探索 PT 育人模式落地、深化大中衔接提供了清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