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以身践行
——记国经所葛顺奇老师
提名词
教诲如春风,敦敦教导,以身作则;师恩似海深,循循善诱,桃李天下。
人物简介
葛顺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重大课题《外商投资“负面清关”管理模式研究》首席专家。葛老师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南开大学,其研究领域主要有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讲课程包括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跨国投资与管理、国际商务等。
葛老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世界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主要著作有《跨国公司技术战略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模式选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研究》,多年主持翻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葛老师主持了约70项国内外重要课题,获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国研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肯定,多次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
人物风采
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胸怀宽广、兼济天下是葛老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不仅对于自己的学生葛老师关心有加,对于整个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学生,葛老师都始终心系其学习生活和发展状况。在葛老师主持召开的国经所硕士生交流会上,老师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并悉心倾听同学们对学习情况、课程安排、学术科研、实习就业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比如部分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重复度过高、学生存在实习和学习时间冲突等问题,老师都一一记录,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为学生指点迷津、引路领航。葛老师还指出学生的学术科研不仅局限于自己的导师,所有老师都积极欢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作为国经所所长,葛老师不仅希望学生训练有素、前程似锦,更希望国经所的发展日新月异、更上一层楼。他说:“国经所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三个,即全国重要的国际经济精英人才培养重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智库、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跨国公司CEO交流平台。”作为国际投资领域的专家,葛老师始终秉承“经邦济世、智圆行方”的原则,心系国家及世界经济发展,多次就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境外合作区建设等重要问题建言献策。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大家对葛老师共同的评价。虽然葛老师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在专业领域赫赫有名,却丝毫没有大教授的架子。葛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对学生循循善诱、悉心指导,还将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和孩子,密切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任何困难老师都会热心帮助。“到老师办公室交流,老师经常会为我泡一杯咖啡,让我觉得十分温暖和亲切。”2016级硕士文晨润满怀感激地说,“在葛老师面前,我从不感到拘谨约束,不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都很愿意向老师倾诉,老师总是能给我提供很好的建议。”不仅对自己的学生,葛老师对所有人都很随和。老师从不因知名教授的身份而感觉自己高高在上,不论是对待政府官员、企业家、同事、学生、小商贩,老师都很随和友善、彬彬有礼。葛老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不仅教学生做学问,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言传身教,寓教于行
教学十余载,葛老师门下桃李成蹊。如今老师的学生或治学或入仕或经商,学、仕、商三途均多熠熠生辉之杰出人才。尤其可贵的是,学生们以师门为荣,以师门为家门。“师生关系以及师兄弟/师姐妹的关系是学生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涯中所能获得的最珍贵和最坚固的联系,”葛老师说,“校门内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出校门后亦可互相帮扶互相关照,因此为学生建立一个充满凝聚力、充满爱心和温情的师门至关重要”。葛老师的学生自称“葛门”,以他们的话说,工作时,葛门是一个团队,生活中,葛门则是一个家庭。生活中的葛门,大家一起聚餐,一起玩闹,老师在场时气氛从不拘谨,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彼此寻求帮助。但当葛门承担科研任务时,基本要求是严谨、勤奋和专业,学生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每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团队发挥专长。为了达到这种高度,葛老师对学生设置严格的学习任务,从学习英语,到基础经济学理论,再到学术前沿和社会敏感度等方方面面强化训练。这种训练针对在校学生,但葛门的联系不会止步于在校学生。葛老师始终关注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在教师节、谢师宴或其他重要场合邀请已毕业的学生返校参加师门活动,因此对葛门的学生而言,反哺情怀是自然发生的,对老师的感激、对母校的热爱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
能“治学”,亦能“治事”,是葛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葛老师曾在多种场合下谈到经济学院的校训是“经邦济世,智圆行方”,经济学的最终关照对象是社会,是国家,是人民,因此经济学家要有理论,也要有实干。葛老师是实干的经济学家,并力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这种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葛老师的专业领域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投资,他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窗口和载体的机制、弊端、发展经验有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应用于进一步推进开放经济转型变革的政府实践,为政府提供专业智库意见。葛老师的专业性不仅来自积年累月的经济学理论的积累,更来源于对昆山、德阳、南阳、浙江、山东、滨海新区等发达开放地区的深入调查,和超过800家外资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实地考察。在多次政府和企业调研中,葛老师组织学生作为助手共同前往,直接参与到核心课题。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极其宝贵的科研机会,还是对老师“治学”、“治事”学术理念的直观摸索。
培养学生的方法为何?葛老师认为,创建国经所的各位先辈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说,“我始终记得国经所老先生们言传身教带给我的激励和感动,那么对待年轻学生,我也会如此,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国经所具有优秀的传统、奉献的精神、高雅的追求和骄人的业绩,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
“做科研,要扎扎实实”
葛老师的科研与学术水平很高,尤其是在自贸区建设领域,葛老师更是多有建树。因此,老师的科研项目课题很多,这对于老师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学术锻炼的难得机会。从查找资料、数据,到英文文献翻译,再到学生自己动手写文章等,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不仅强调速度,更讲求稳扎稳打、规范性和质量,任务很重,但机会也很多。
“尽管我们刚入研究生,能力有限,但是老师依然很乐意带我们一起做课题,从实践上对我们进行学术训练。”陈江滢是葛老师带了两年的学生,她说:“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由浅入深,现在觉得自己资料查找、翻译、计量建模、规范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常常我们在深夜下了自习后,总是会习惯性的仰望经院高层,每每这个时候,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2013级硕士杨旭晗满怀敬意地回忆道,“老师自身的教研工作任务很重,但是无论是上学还是假期,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要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葛老师指导学生学术问题总是点到为止,留给很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挖掘。“第一次见葛老师是请他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当时我对于世界经济的了解十分粗浅,论文的切入角度和深度都比较浅。老师当即指出我的问题所在,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2013级硕士胡婷回忆道,“每次经过老师的指导后,我都会意识到自己学术水平与老师的差距,更加激起了我投身科研的热情”。
不仅如此,葛老师还特别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老师曾多次给学生指出值得写文章的问题,探究的角度也是从专业出发,且大多与时政相关,既联系实际又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如果文章写得深入、文笔流畅,老师则会鼓励学生去发表,为其履历增加亮点。此外,葛老师还积极指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哪些行业是不是景气、是不是值得去、是不是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干,这些都是老师考虑的问题,对于即将要进入社会的求职者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好建议。
结语:葛老师治学严肃认真,对学生言传身教。他的言行给笔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笑容可掬的脸上,流露出的尽是对学生的关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人格的发育、人生的启迪,影响深远。
(通讯员 陈江滢 杨旭晗 胡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