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
完 成 人:逄锦聚、刘灿、林木西、杨瑞龙、何自力、范从来、白永秀
获 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8年5月,教育部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和需要出发,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辽宁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了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经济学基地”或“基地”),在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13个基地按照“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 的要求进行建设。
其中,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6所高校作为紧密协同单位对三个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如何在经济学教育教学中,既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二是如何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经济学基础人才;三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经过八年来的实践检验,这些单位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精品课、优秀教师、信息资料等共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理论研究得到加强,形成以研促教、研教互动的良性机制,建立了高素质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经济学创新人才,对推动全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