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己玄
周学光教授去世,使中国数学界失去一位卓越的拓扑学者,使中国教育界失去一位资深优秀、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使青年学子失去一位在人生道路、讲德修业上足堪奉为楷模的典范长者。
可还不只如此,周教授溘然归去,也使我这位自海外和他结识的后学,顿时感到失去了很多很多——再没机会跟你讨论同伦论上的问题,再没机会聆听你的声音,再没机会在越洋电话上向你作春节的问候。周先生,请允许我遥隔千山万水,表达我的哀思,为你的千古安息,献上默祷。
我在香港大学念数学本科期间,已从《中国科学》等刊物上知道周学光先生的名字,可一直要到1985年到南开大学作报告时,才有机会和周老师晤面,令我惊讶的是,原来文革以后,拓扑及同伦论的研究,已经在南开由周教授领导的老中青队伍蓬勃的重新开展。这支队伍在同伦论,同调代数,谱序列等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果,迅速和世界接轨,并且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和周老师的策划、鼓励和带领有着重大关系。九十年代至今,南开大学训练出来的青年拓扑学者,为数众多,研究工作精纯,都是周老师悉心培养的成果。
1989年秋天,周教授偕同林金坤教授应邀访问美国柏克莱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MSRI)做学术报告期间,他们也应邀到加拿大,参与在B.C.大学举行的Cascade拓扑研讨会。我和周老师在温哥华机场重见的一刻,衷心感到一种隔海同心,天涯比邻的喜悦。周先生到国外交流,亲切健谈,保持一贯的平实本色,使人深深感到这位出身农村的学者是那么朴厚真淳,然而却又那么坚决不渝地从事科研,立足南开,放眼世界,贡献国家。
这以后多年直至退休后,周先生工作无间,他的衣着一如既往,他的居室没有搬迁,他的生活实而不华,可是他的拓扑研究却是继续深化,特别是晚年间他对Toda-Smith V(n)谱的存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为这一研究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线索。
今天我们大家在追思会上缅怀周学光教授的一生,他在最艰苦的时刻,联同几位学者把中国的拓扑研究带上世界水平。他的科研成果启迪了我们,他的刻苦坚毅感召了我们,他的平易谦和温暖了我们。周学光先生的一生,是一位淡泊以明志的中国学者高贵的一生。我们在生者将怀着高山仰止之心,永远纪念周老师,永远纪念着我们的楷模,我们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