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记者 张 丽 高 杨
2008年12月3日,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里依旧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数学公式布满了黑板,专家们在为破解一个个数学难题不断钻研,学子们孜孜不倦地聆听着导师的教诲。唯有安放在大厅的一座雕塑,安详地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一幅画像,陈省身和杨振宁两位数学大师津津有味地聊着,仿佛看到了后人的兢兢业业,心里很是欣慰。
“今天是陈省身先生逝世4周年的日子,大家在用最朴实却是先生最愿意看到的方式纪念着老人家。”当时,坐在摇椅上的南开大学原副校长、知名数学家胡国定虽然因前不久受伤不便行走,但提到“陈省身”3个字,便马上神采奕奕,“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陈省身的回国,中国数学强国也仅仅只是一个梦。”
重归故土
1972年秋天,陈省身携妻子女儿走出北京机场的那一刻,禁不住两眼湿润了。在阔别故土23年后,这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又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大地。
此时已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的陈省身以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誉满天下,然而,这些荣誉带给他的欢欣,远不如亲眼看到祖国的秀丽和山、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及日益普及的教育、文化、科学更能震撼他的心灵。
“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春梦痕。喜看家国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在《回国》一诗中,陈省身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陈省身的回国肩负着建立中美科学联系的重任。然而,对于归心似箭的陈省身来说,这仅仅是其中一项工作。到南开大学等高校访问,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演讲……虽然当时的形势不允许陈省身回国工作,但他已经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祖国的未来,并为之默默作着准备。
1976年,“文革”结束,“科学的春天”让陈省身的一腔报国心得到了滋润与慰藉。他提出的帮助中国在自己的本土建立培养高级人才机制的理念,受到了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曾经3次被邓小平接见,并两次共进午餐的“特殊待遇”,让陈省身更加坚定了把最后的事业放在中国的信心。
1979年,陈省身在加州大学正式退休,然而他在中国的事业才刚刚开始。20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积极倡议和身体力行的支持下,中国连续7年举办了“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国际讨论会”,开办了暑期数学研究生讲习班,开展了陈省身留学项目。他还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微分几何”研究生课程。
南开大学原校长、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侯自新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春天,陈省身先生在北京大学系统地讲授微分几何课程,我作为一名后学去听课。1981年在第二届‘双微会’上,我宣读了我在‘文革’后的第一篇论文。陈先生对此很关心,让我专门向他做过一次报告并给予具体指导。”
在为提升中国数学水平所作的这一系列努力中,陈省身付出了大量心血。而让他始终放不下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在中国建立一所数学研究所。他把地点选在了南开大学。
梦圆南开
早从1978年开始,陈省身在和吴大任、吴文俊、胡国定谈话时,便不断流露出想建立南开数学所的意愿。之所以选定天津南开作为数学研究所的建立地,原因很多,天津是他少时成长的地方,故土难忘;恩师姜立夫在南开引导他走上数学之路;天津离北京不远可以感受国家政治中心的脉动,却又多了一份宁静与踏实。
南开的数学实力可观,时任副校长的吴大任不仅是陈省身多年的莫逆之交,而且享誉当时教育科学界,他极力欢迎陈省身回到南开,新任副校长胡国定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还有陈省身在西南联大时的弟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口皆碑的数学家严志达,这样的阵容,是一个理想的干事创业班子。
1981年,借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胡国定专程到伯克利分校拜访陈省身,邀请他回南开大学工作,建立数学研究所。“当时他是很忙的,别人要找他谈话都要预约,才能谈上10分钟,但我和他谈了3次,至少3个单元。”对于当时的情景,胡国定仍记忆犹新,“他非常具体地了解南开的情况,足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
在与陈省身的谈话中,胡国定大胆地提出让陈省身做南开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但陈省身坚持要当名誉所长。“他的想法是学术一定不能和政治搅在一起。”胡国定说,“但最后他还是被我们的诚恳打动了。”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为了留住陈省身,破例在伯克利成立国家数学研究所,聘任陈省身任所长,陈省身无法推辞,但提出条件只任一届,3年期满即退。“3年后,我一定回来担任南开数学所所长“,这是陈省身当年对胡国定的承诺。
如今,胡国定回忆起那段日子,却说:“幸亏陈省身晚来了3年。”因为,建所的相关准备工作远远没有跟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专家担任中国研究机构有职有权的主管领导,国内根本没有先例,来自传统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的阻力可想而知。为了争取让陈省身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胡国定和吴大任几乎跑遍了中央各个部门,却总是无功而返。
一筹莫展之际,改革开放的大潮却让事态峰回路转。1983年7月的一天,胡国定接到国务院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去北京参加会议,聆听传达邓小平同志关于引进人才的讲话。邓小平同志说:“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为落实邓小平讲话精神,“中央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成立。
当一纸“关于同意聘请陈省身来华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下发后,胡国定和吴大任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已板上钉钉。20多年后的今天,胡国定依然为此兴奋不已:“陈省身是第一个被批准的外籍所长,是国家引进的第一个高层次人才。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陈省身是不知道的。那时的他,正在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费心。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档案室里,至今仍存放着陈省身与胡国定200余封20多年前穿越太平洋的通信,从介绍著名数学家来讲学,到引进人才,再到筹措捐款,事无巨细。“我记得,寄往美国的航空信是10天到,常常是我的信还没寄到,陈省身的又一封信就来了,他为南开数学研究所花费的心思太多了。”胡国定说。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南开数学研究所房无一间、书无一册的困难条件下,陈省身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藏书一万余册捐赠给数学研究所,又把1985年获得的世界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南开数学研究所。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仪式的国家教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开数学所的建立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陈省身在仪式上表示将亲自讲课和指导研究生,热切希望像阿基米德、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在中国出现。
强我数学
数学研究所成立,南开数学学人为之欢欣鼓舞,但如何发挥研究所的开放性,体现其服务全国的价值,首任所长陈省身冥思苦想。在他的建议下,吴大任归纳出的“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宗旨,为其后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创新措施定下了基调。
践行这一宗旨的开山之举便是“学术活动年”。从1985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主题,聘请国内一流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举行为时3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全国的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国内专家从基础讲起,达到研究的前沿,然后多半由陈省身出面邀请一些国际名家来演讲,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学术活动年”在11年中共举办了12次,成为当时数学界的盛会。
胡国定至今仍记得:“当时教育部的领导曾对我们说,南开数学研究所真正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标志中国数学开始和国际接轨,向数学大国迈进,陈省身先生功不可没。”
开放性的创举获得成功,但想获得知识真正的“版权”,不依赖“进口”,培养本土人才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具有远见卓识的陈省身先生亲自倡议创办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198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的状元们,没有经过高考,即被破格录取为该班的首批学子。
这个坚持了20多年并且经营得愈发红火的基地班,成为当时乃至现在中国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从全国竞赛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也不仅仅是南开数学基地班的揽才传统,而更普遍地在全国风靡开来。因而,有人把陈省身及南开大学建立的数学试点班称作中国教育界一次历史性的贡献。
陈省身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这个1988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倡议,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为了这个猜想,李铁映决定送出一个礼物——专门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基金。这就是后来数学界熟知的用于培养数学人才、改善数学研究条件的“数学天元基金”。从1990年的100万,到2003年的500万,这笔基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21世纪,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陈省身的倡议和努力下首次来到中国。2002年8月20日,全球4000余位数学精英云集人民大会堂,共同分享数学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探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趋势。
在开幕式上,陈省身作为大会名誉主席致辞,他说:“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陈省身猜想得以破解,让中国数学界为之一振。但在陈省身等数学学人的心中,数学大国只是一个目标,成为数学强国仍需努力。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第五任所长龙以明,以他对数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也是此次当选者中唯一一名来自数学领域的中国科学家。他说:“这不仅是对我自己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数学事业在世界数学发展中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认可。”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的面貌在30年中为之一新,那么,陈省身的回归必定是改革征途上数学领域的一支“强心剂”。“陈省身”3个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代名词。他为中国的数学强国梦得以实现鞠躬尽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应忘记这个丰碑似的的人物,而是应该沿着他开辟出的这条数学之路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强中国之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