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国兴数学强——陈省身与中国数学30年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1-10-14 21:00

南开新闻网记者 平 扬 张 剑

  1972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的3篇报道格外引人注目:9月9日“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抵京”;9月17日“郭沫若吴有训会见并宴请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教授”;9月23日“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离京”。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通常只报道来华访问科学家的学术活动,只有国际政界要人,才会进行到达和离开北京的报道。

  这一年中美关系改善,国际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的陈省身,在阔别故园23年后首次回到祖国。宛如一缕冬日的阳光,陈省身的归来,令中国教育科研界感受到活力。

  改革开放:圆了陈省身“数学大国”梦

  1977年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科教事业发生了重大转机。

  1977年9月和1978年7月间,陈省身两次回国访问先后受到邓小平、方毅、周培源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多次与国家领导人的“亲密接触”,坚定了他把“最后的事业”植根祖国的决心。

  陈省身将回国效力的消息,使中国数学界为之精神一振。

  从1978年起直至2004年底去世前,陈省身一直为中国数学事业鞠躬尽瘁。

  他积极倡导实施了对中国数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件大事,一扫数学界几十年闭塞、沉闷的局面,使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情况产生了质的变化。

  1980年,他发起并亲自主持“双微”会议,连续举办7年,使微分方程与微分几何在中国得到了巨大发展;1985年亲手创立了南开数学研究所,连续11年举办学术年系列活动,培养了大批年轻人;设立“陈省身项目”,选拔大批国内优秀人才出国深造;1984年首创了全国数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并延续至今;为数学界争取到国家为支持“中国数学率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设立的“天元”基金;倡议并推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

  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院士认为,这几件大事对中国数学界的影响极其深远,作用不可估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数学之所以比其他学科进步更快,陈省身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张恭庆说,“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数学真正和国际接轨,与世界先进国家数学衔接。中国向着数学大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世纪80年代,陈省身在一些演讲中讲道:“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大国!”1988年,陈省身的这个预言在南开大学举行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上被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在华人数学界广为传诵。

  如今,近30年过去了,中国数学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不仅学科体系变得庞大,而且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密切。许多负笈海外的青年才俊和国内培养的数学家也迅速崛起,中国涌现出一支数学领域的少壮队伍,世界数学发展的许多前沿阵地都有中国数学家拓疆驰骋的身影,填补着数学上的重要空白领域。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学研究在国际数学界地位得到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数学大国”。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陈省身回国,更谈不上他在南开建立数学所”,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协助陈省身一同创建起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胡国定认为,30年来,中国数学界在陈省身等人的带动下产生的新气象,其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在科教界的生动体现。没有改革开放,“数学大国”的梦想也无从谈起!

  南开数学所:科学教育战线改革开放的一个创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冰河初开,航路多艰,中国数学如何挽回损失的10年,奋起直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代丢下的巨大人才断层,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恢复和弥补?如若固守陈规、不求变革,“陈省身猜想”何时才能实现?

  “陈省身一直认为,要从根本上增强中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必须在本土上建立起能独立培养高级研究人才的基地”,胡国定回忆,“最好的方法是在南开建立一个致力于高级数学人才培养的研究所。这个想法得到了陈省身的同窗好友、前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的吴大任等人的热情响应。”

  胡国定的想法更加大胆:请陈省身来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

  然而,横亘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个外籍人士能否担任中国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这样的事情解放以来绝无先例。

  谁能挥起敲破坚冰的第一锤?

  局面很快柳暗花明。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此次谈话的直接结果是中央成立了专门引进国外智力人才的机构。

  两个月后,关于聘任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请示迅速得到批复。第一位拥有全部决策权的外籍所长走马上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胡国定作为陈省身的副手,任副所长。

  1985年,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刚刚在美国创办了伯克利数学研究所的陈省身,把世界眼光和先进的办所理念、育才模式带回来,在南开得以施展。

  “它(南开数学所)是我国第一所按照国际先进数学研究机构模式建立的数学研究所。”2005年12月3日,张恭庆在纪念陈省身逝世一周年暨南开数学所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大会上说,“它的运作模式就是我十分期盼的。”

  南开数学所的管理运作方式迥异于以往,实行所长全权负责制;行政工作以服务为主,为学术和科研提供支撑,不介入学术科研工作;学术评价和管理抛弃一般的量化指标,为数学家提供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成立了由来自国内不同单位、从事不同研究方向的著名专家组成的南开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保证研究所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最重要的是”,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强调,“陈省身先生给数学所带来了一种平等自由的学术空气,打破论资排辈,没有行政干预和指令性计划,在学术问题上提倡平等的合作与争论,真理成为争论的唯一标准。”

  “南开数学所是个做学问的福地。”葛墨林院士1986年从兰州大学调至南开大学任数学所副所长,协助杨振宁筹办南开数学所的理论物理研究室。他说:“按照陈先生‘少开会,不计划,多做事’的原则,它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研究条件。”

  在这种空气下,一批优秀年轻学者迅速成长,逐步走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学术交流的前台。上世纪90年代初,陈省身开始有意识地大胆启用中青年学术尖子,他亲手挑选的葛墨林、龙以明、张伟平、陈永川、方复全、扶磊等都在不久以后成为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的学术带头人。

  不惟如此,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南开数学所的每项大举动,都不失为一次次除旧布新、敢为人先的尝试。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以陈省身为代表的南开数学研究所建设者们的自觉追求。除了日后在中国数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年”系列活动,由陈省身倡议设立的南开数学试点班,也是一次大刀阔斧的尝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认为:“南开所的办所方式,已成为我国科学教育战线改革、开放的一个创举。”

  开放与交流:发展数学的硬道理

  科学没有国界,尤其是基础科学,更需要顶尖智慧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经历过10多年的隔绝后,科学教育界无疑是第一个享受并实践“开放”政策的领域。

  1977年,数学家谷超豪从美国带回了一份由陈省身等华裔教授写的旨在帮助中国数学界了解世界数学的新成果的建议书。随后的几年里,陈省身、项武义、伍鸿熙、郑绍远、丘成桐、林节玄等一批在美华裔学者开始不断回国在各地讲学。“这些交流活动为长期和外界隔绝了的中国数学界,带来了盎然生机。”谷超豪评价。

  为缩短与国际数学界的距离、打破隔阂,陈省身与吴大任等将“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作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办所方针。开山第一斧,便是举办“学术年”。

  由陈省身倡导的“学术年”活动从1985年起开始连续举办了11年,每年选择一个主题,聘请海内外一流专家到南开举行为时3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全国的青年教师、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参加。

  偏微分方程年、几何与拓扑年、可积动力系统年、调和分析年、概率统计年、几何代数年、动力系统年、计算机数学年、复分析年、计算数学年、非交换代数年、微分几何年……在陈省身先生的弟子张伟平看来,这些不仅仅是一个个以数学名词冠名的年份,更像中国数学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探索之旅。

  1996年,中国数学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学术年”活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吉林大学教授王柔怀感慨:“南开数学所开放办所的方针,鲜明地表现她是我国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大潮的产物。可谓是得天时顺人心!”

  11年间,应邀来所讲学的外国专家有100多名、国内专家500多名。杨振宁、丘成桐、吴文俊、张恭庆、王柔怀、姜伯驹、彭家贵……当时享誉国内外的数学家,都来参加过这一活动。中国的专家和学生不用走出国门,也能对当时国际数学的先进成果一览无余。

  11年间,到南开参加学习的研究生和青年数学工作者达1200余名,在学术年完成论文约300篇,其中不少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较高评价,被刊登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以及世界权威性的书刊上。

  举办规模如此盛大的数学盛会,魄力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当时是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陈先生的远见卓识,缺一不可!”侯自新说,“事实证明,这是一道数学盛宴,全国数学界都得到了分享。”

  南开“学术年”影响之深远,不仅在于为中国数学界打开了打量世界的窗户,而且为中国数学界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人才。有媒体赞誉,陈省身是“全国数学研究生的总教练”。

  “现在,活跃于海内外数学界相当多数的中国的中青年数学家,都曾受益于南开数学所的学术年活动。”如今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的张伟平当时就是几何拓扑年的受益者。

  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克峰当年也曾与张伟平、麻小南、戴先哲等“数学青年”一同坐在南开数学所的教室里,聆听来自世界的声音。刘克峰对听到的第一个学术讲座记忆犹新,儒雅的陈省身先生讲授指标定理,徐徐道来,一派大家风范。

  直到如今,不止一人感慨:“南开的数学研究所不仅是南开大学的,也是全国的。”胡国定至今仍记得:“当时教育部的领导曾对我们说,南开数学所真正地实行了改革开放。在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数学的衔接过程中,陈省身先生功不可没。”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21世纪,中国数学的发展终于为全世界瞩目。

  在陈省身、丘成桐等人的积极推动下,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出席了开幕式,并成为史上第一个为菲尔兹奖获奖者发奖的国家元首。这次会议对促进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中国数学已经加入世界数学界的大家庭,也标志着中国“数学大国”的地位被世界认可。

  “陈省身猜想”已被证明,“数学强国”的梦想,又该如何破解?

  2005年,一座由国家投资、用于国际数学研究与交流的大厦拔地而起,屹立在南开园南隅,江泽民同志为更名的南开数学研究所题写新所名“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同年5月,一项旨在促进国际数学交流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访问学者计划”在这个以大师命名的“省身楼”里正式启动。

  “开放与交流,陈省身先生称之为发展数学的硬道理。”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前任所长张伟平说。

  “现在,陈省身数学所平均每年会接待5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访问学者,举办50场左右的国际级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龙以明说,“推动数学界的广泛合作与交流,这是陈省身先生生前的愿望。”

   

编辑:冀宁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巍巍南开105】南开校友总会...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建校...
【巍巍南开105】第七届全球南...
【巍巍南开105】南开系列学校...
【巍巍南开105】《大学生》杂...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中...
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党委书记一...
南开大学联合中国邮政推出建...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成立4...
【巍巍南开105】《人民日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