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彤 吴俊浩)11月6日,商学院正式开讲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本次课程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主题,特邀商学院教师协同授课。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坚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财务管理系张涵以天津高成长企业实践解析新质生产力,企业管理系杨玉武聚焦“十五五”规划与商科人才机遇,引领学生结合全会精神规划生涯发展。课程融合政策解读、历史脉络、产业实践与人才需求,为商科学生打造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思想盛宴。
课程开篇,王坚带领学生系统回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核心议程。王坚着重强调“十五五”时期的关键定位——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她详解“十五五”规划七大主要目标,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的现代化,为后续产业实践与人才能力培养内容宣讲奠定基础。
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十五五”核心关键词,张涵结合南开大学商学院商业数据实验室《发现天津高成长企业50(2025)报告》,以天津本土企业为例解析产业实践方向。她强调“十五五”时期企业发展需把握三大方向:一是协同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要求;二是数字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三是绿色转型,响应“碳达峰”目标,在能源利用、生产流程中融入低碳理念。针对商科学生,她特别指出,企业在技术商业化、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环节亟需复合型人才,例如技术商业化经理、碳资产管理师等新兴岗位需求显著增长,为商科学子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参考。
杨玉武以“‘十五五’大幕开启,商科的你准备好了吗?”为切入点,结合多轮五年规划重点领域变迁,解析商科人才的独特作用。他指出商科人才是打通“实验室到市场”闭环的关键桥梁,可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在科技转化中,通过市场需求洞察与商业模式设计,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产品;二是在国内大循环中,以消费者行为分析、供应链韧性设计,推动“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三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凭借跨文化沟通、国际合规知识,助力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他以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在过往规划周期中的成长为例,鼓励同学们主动对接“十五五”重点领域,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向寻找专业结合点。
此次形势与政策课是商学院践行“双驱三融四阶”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通过“政策解读+产业实践+生涯解析”的三维授课模式,邀请校内专家协同分享,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解国家战略—把握产业机遇—明确个人方向”的认知桥梁。王坚在总结时寄语全体商科学子:“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来绘制。希望大家以此次课程为起点,将‘商以富国’的南开理念融入‘十五五’发展实践,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奋斗中彰显担当,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