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磊)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工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程验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支部着力以党建联建串起“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突破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展党建联建:强组织聚合力 向“新”而生
支部紧扣“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目标,创新构建“目标共立、机制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使命共担”的“五共”党建联建模式,串联“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支部与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开展党建联建交流合作
支部与科创医疗集团校企研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4年以来,支部联合校内外多领域党组织打造“党建联盟矩阵”。与院内遗传学、植物学党支部及校内药学院、化学学院等兄弟院系建立学科交叉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党建+科研”双融双促活动;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前往齐鲁制药、天津金域生物、科创医疗集团等企业,开展党建交流并建立“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深入南开大学科技园开展座谈交流、与国家知识安全局专利审协天津中心建立长期深入合作,形成促进专利转化的工作合力,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支部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县、绥化市望奎县签订人才共育合作协议,重点在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加速提升、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等方面建立需求清单并开展具体合作,为乡村振兴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赋能:强团队搭平台 向“新”而为
支部实施“先锋引领”工程,组建由党员教授牵头的科研团队,聚焦心血管疾病、传染病防治、蛋白药物转化等具有重大社会需求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和临床实验,诞生了一大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成功实现多项专利成果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转化应用。
支部党员教师团队接受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好医生》栏目报道
支部党员教师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2025年会士,带领研究团队深耕心血管疾病治疗材料研发,人工血管项目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相关事迹被央视专题报道。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支部党员教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支部党员教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新一代高选择性的抗结核药物开发已进入验证和转化快车道。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主办“免疫与生物材料交叉前沿研讨会”“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等高水平学术活动,累计吸引全国40余家科研院所4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支部与赣州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新药靶点发现与创新药物研发,共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应用”全链条创新平台。
支部党员教师牵头的“功能化骨软骨仿生三层支架”“新型三元融合蛋白抗HPV护创敷料”“结构导向的新型递呈平台设计及自组装疫苗药物研发”“一氧化氮控制释放表面涂层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推广及应用前景,受到了多家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支部多位党员参加赣州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开展实践育人:强服务重实践 向“新”而行
支部构建“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将科研报国使命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
支部党员组织师生联合天津市口腔医院召开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中期推动会
开展学科实践,组织师生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和口腔医院,开展“临床需求牵引式科研”;赴科创医疗集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建立“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以组建“师生四同”社会实践队伍、深入社区调研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抓手,组织师生赴唐山、天津西青第六埠村、北京密云不老屯等地开展综合实践,通过构建“临床-企业-乡村”立体化实践场域,切实推动科研创新与实践育人成效同频共振。
支部党员组织师生赴唐山开展“师生四同”社会实践
提供教育服务:强思想提能力 向“新”而动
支部积极构建“课程链”“实践链”“协同链”三链衔接的育人新范式,打造思政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深入省内外中小学开展“向阳计划”公益科普服务
重点打造课程链。支部党员积极指导师生参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建设,依托“向阳计划”公益服务品牌,深入省内外多所中小学,重点开发“思政+科普”特色课程体系,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科学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
支部书记为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师生作思政教育讲座
精心打造实践链。支部11人担任本科生班导师,6人受聘学院“凌云宣讲团”。通过定期召开“导师有约”专题报告,“一对一”培养联系学生积极分子,组织师生赴山东临沂、江西瑞金、江苏徐州等地开展“师生四同”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党员同学共进、携手成长。支部书记受聘深圳市高级中学、光祖中学德育副校长(思政课特聘导师),定期开展思政教育讲座。
突出打造协同链。支部多位教师参与《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建设,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行业领军人物授课,为全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古今贯通”“中外融汇”“文理交叉”的跨学科学习资源,相关经验入选学院“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