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南开大学:让“幸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0-01-21 09:58

文/南开新闻网 记者 平 扬

  2009级心理学博士生薛婷,不仅收到了课程要求的阅读书目,导师用心良苦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广交朋友”、“多多实践”的衷心建议,更是令她喜出望外、感动不已。

  2009年初,南开大学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导师与教书并重的育人职责,还配套设立荣誉奖励和“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励金”,并明确了针对失责者的惩处办法。

  “有了这样的帮助和尊重,让人幸福。”薛婷一弯甜笑。当“幸福”或许只是当代大学生时髦的“口头禅”时,南开大学正在努力让“幸福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公能”育人 学生获得动力

  今年9月,一项特殊的纪念活动风靡南开大学校园。为纪念周恩来、张伯苓、陈省身等10位南开先贤,为期1个月的“杰出南开人月”活动,以感人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被师生愉快地称赞为当代“南开教育”的“最生动一课”。

  强化校史、校友等南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塑造学生高尚人格,被形象地比喻成南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招牌”。在这里,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周恩来班”、“杨石先班”,早已成为南开学子竞相追求的最高集体荣誉。“南开莘莘学子无时无处不感受到一股莫大的精神动力。”文学院本科生张简说。

  今年6月,带着这股动力,一支由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服务万载”项目团深入革命老区。其实,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能使南开数以千计的学生拥有一个充实的暑假。

  自2006年开始,南开大学将“做一份义工”的“暑假作业”连同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收集优秀的“义工报告”日前已编成《夏日成长手记》并发送学生。书中记录了来自四川的2009级学生李嘉莹在灾区义务辅导高中生的经历,她把义工实践形容成“一场异常深刻的成人礼”。

  南开大学连续2年实施“百名博士当村官”工程,先后选派50多人赴天津市津南区挂职锻炼,协助服务当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还先后完成15项政府重点调研课题。李筱东博士说,在小站镇工作的日子里,他的人生价值得到提升。

  “幸福是什么——或许正是获得了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更收获了身为‘栋梁’、报效社会的使命感与自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学生潘宁这样回答。

  “‘公能’并举,是南开育人的根本指针,意识到‘为公’的真谛,锻造‘奉献社会’的本领,将是学生们获得精神境界提升和自身价值认定的源泉。”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张静说。

  “投其所好” 学生愉悦受教

  鲜红的党旗、铮亮的“红色先锋”纪念牌、一张张洋溢着青春光彩的笑脸,构成了商学院管理专业研究生车雪晴的难忘记忆。“红色领航计划”仪式上,包括她在内的21名研究生党员与21名新生党员,在党旗下手牵手,自愿结成共同进步的友谊对子。

  “寻找和创新教育模式和载体,坚持主流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德育规律与学生需要相结合,使学生自主、愉悦地接纳教育,是我们致力探索的新课题。”张静说。

  支部为党员在入党纪念日当天过“红色生日”;把党团支部建在教研室、实验室;争创文明宿舍,开展朋辈“心理按摩”,建立遍及文体的社团……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互辅成的佳话不胜枚举。

  运用网络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重要抓手,该校建设主题网站、规范BBS管理、搭建学生通过网络反馈问题和现场办公的平台等,建立网上评论员、网上辅导员、网络“红客”三支队伍。截至2008年,同学们喜爱浏览的思想阵地“觉悟网”等红色网站,累计点击率就已超过500万。

  《周恩来在南开》、《我的西南联大》等大型话剧,《牡丹亭》、《巴山秀才》等一批传统经典剧目,几百期“周末乐坛”、“周末论坛”、“周末影坛”等经典品牌活动,南开校园内常有“一票难求”的火爆情景。深受青睐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承载教育内涵,被学校视为开展教育的新视域。

  学生辅导员赵甘颇为感慨:“投其所好,才能让我和学生的交流更顺畅。这是被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获得的愉悦和坦诚。”

  潜移默化 学生感受“幸福”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身陷“就业寒冬”的高校大学生愁眉不展。南开大学为此设立就业导师制度;联系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就业指导;对近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实施重点帮扶……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南开推出“暖心计划”,为受灾学生减免学费、发放补助、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心理援助,设立各种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在自强与自尊中,感受温暖,拥抱阳光……

  社会上出现的学术浮躁、失范现象,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从中国教龄最长的化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到学校最年轻的特聘教授周军,南开大学教师倡议——导师不作“学术包工头”,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还开展两年1次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由学生网上投票选出最喜爱的老师。同时建立学术规范,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导研究生正确开展科研……

  “每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学校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雪中送炭,这才是最贴心、最温暖的关怀。” 2009届毕业生吴涛,也在受益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幸福。

  南开还建立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会学生主动感知“幸福”、追寻“幸福”。通过团体辅导与个性咨询,开设“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课程,教会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排解心理压力、有效调试自我的方法,同时举行“心理运动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护员”,营造和谐、绿色的心理氛围。

 

编辑:冀宁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杨庆山出席巡视马克思主义学...
专家学者齐聚南开 共议新时代...
奇瑞控股集团一行来访
校领导为“南开大学廉洁文化...
南开大学与美国化学会出版部...
学校调研组赴浙江推进“中华...
南开举办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
南开大学科技园科普基地获市...
华为校园公开课走进南开大学
南开学子荣获第二十一届王大...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