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贾樟柯对话南开学子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09-05-22 19:16

  南开新闻网记者 平扬  学生记者 王虹 摄影 任永华

  “丧失严肃文学的阅读经验,是当前文化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缺少写作的青年时代,会让心灵越来越粗糙……”被誉为“当今亚洲最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的中国第六代青年导演贾樟柯,在5月21日做客南开大学时,向近千名当代大学生坦陈。

  贾樟柯的童年浓缩着70、80年代的中国烙印与光影,让坐在台下的“80后”、“90后”感到陌生而新奇,“70后”对“80后”、“90后”讲述成长过程中的励志往事,同时也提出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而产生的文化反思。由南开大学、《经济观察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平安励志论坛2009年度南开之旅”,作为南开大学庆祝9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邀请贾樟柯作为主讲嘉宾,与南开学子分享了“我拿青春赌明天”的主题演讲。我校党委学工部部长杨克欣致辞,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白长虹、我校高端继续教育中心特聘教授程社明出席论坛。

  从“咱们工人有力量”到“月亮代表我的心”

  贾樟柯的童年恰逢改革开放,目睹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长在山西汾阳县城的贾樟柯认为,县城距离城市很近,透过它了解城市的形色万千比乡村来得便捷,同时县城又没有远离生活朴实的中国底层民众。“通过电视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电影、电视剧和春节晚会……”他说自己那一代人便可以开始从孩子的视角观察国家的进步。

  贾樟柯讲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现象:过去我们传唱的歌曲大都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字里行间强调“咱们”、“我们”,当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通过广播唱出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时,许多人意识到,从“我们”到“我”,从群体到个体,是自我意识萌发的一种进步。“当下许多人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层面,但是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文化生活也需要我们投入其中,来获得完整的自我。”

  对严肃文学阅读经验的丧失是当前文化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贾樟柯,有三个元素构成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阅读、写作、行走。

  贾樟柯坦言,对严肃文学阅读经验的丧失是当前文化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他谈道,80年代,县城的中学里有阅览室,青年人可以阅读到《十月》、《当代》、《收获》、《新华文摘》,通过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获得广泛阅读体验,这可以帮助青年理解生活、接近现实,尽管现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很宽阔和多元,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成千上万的资讯,但是这都代替不了严肃文学所给予的阅读经验。

  路遥的《人生》里,主人公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线索,也成为了贾樟柯的阅读启蒙。“那个时候,脑子里既有过去体制、饥饿、封闭的烙印,同时也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开放时代的文化风潮和文学热潮卷进了年轻人的心,贾樟柯说自己初中时候便有条件阅读到许多著名小说。

  避免心灵粗糙——写作是最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

  贾樟柯还鼓励青年学子坚持写作,他形象地说这是为了避免心灵变得粗糙。“我们应该学会和自己交谈,哪怕一首小诗、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都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是谁,我们的价值和未来方向。”

  贾樟柯把写诗喻为阅读之外80年代最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当我和几个少年时的同学一起爬上楼顶,第一次看到一本《朦胧诗选》,掸掉上面的尘土,那些朦胧的诗句让我兴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让我一下子找到了关于生活的熟悉的陌生感。”贾樟柯说自己高二的时候狂热地喜欢上了诗歌,写诗,还成立了诗社,留下了青春时光中美好的回忆,由此他也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眼前的好机会,多多参加社团活动。

  行走可以了解人生百态

  贾樟柯说,每年都有很多暑假从天津回家乡的孩子,会用汾阳话和天津话两种方言侃侃而谈,令他羡慕。而他自己的第一次行走源于从山西到河南去演出。在将老农为顽皮青年塞满一口袋青枣的往事娓娓道来时,贾樟柯说,在乡间行走令他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各地的淳朴民风。

  他说,慢慢地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时间就到陌生处走走。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让他对世界有了清晰的认识,可以借此了解到不同文化和百态人生。他鼓励青年人应该学会用眼睛、用呼吸、用脚步去体验真实生活。

  幸福在那里,它不会自己走过来,必须我们走过去

  电影是贾樟柯的梦,他回忆道,自己当初放弃绘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历经三年不改其志,当父亲对他的前途未卜充满担忧时,他坚持要一直考下去;上大学时第一次尝试拍摄实验短片《小山回家》,从放映室的门可罗雀到走进各大学放映,再到意外收获奖项,他说“年轻就是不怕输”;1997年他以不同于当时中国电影的独特视角拍摄成名作《小武》,带着它到柏林电影节参评,从内向羞涩到不辞辛苦地把影片宣传单一张张递到外国评委手中,他说,“幸福在那里,它不会自己走过来,必须我们走过去。”

  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6年他因《三峡好人》获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08年,贾樟柯的《24城记》入围戛纳电影节、纽约电影节。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