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百十京华 公能日新”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会庆在京举行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10-14 12:19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筱筱 记者 李享)在南开系列学校创建121周年,南开大学建校106周年之际,南开北京校友会迎来110岁生日。10月12日,在南开校友总会的指导下,由南开北京校友会主办,南开系列学校、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南开系列校友会协办的“百十京华 公能日新”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会庆在北京举行,2000余位校友共聚一堂,重温“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共忆青春岁月,共绘母校发展与校友事业未来蓝图。

  出席大会的学校主要领导有: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南开校友总会理事长杨庆山,南开大学原校长曹雪涛,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校友总会常务副理事长白承铭。

  出席大会的南开先贤后人、南开系列学校代表有:张伯苓先生嫡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元龙,张伯苓先生嫡孙女张元苓、张媛华,严修先生玄孙严实,重庆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自贡市蜀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文灿,天津市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文昌。

  出席大会的校外嘉宾有:北京市党派团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龙卫,天津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袁新河。

  出席大会的校友及兄弟院校代表有: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终身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主席、津商联合会会长,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创始人、南开北京校友会主席团主席张文中;南开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监事会主席、香港丰联集团总裁、南开北京校友会会长刘亦方;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南开大学资深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共同主席,南开深圳校友会主席团主席、终身荣誉会长,昆仑集团董事长周达;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文胜;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赵劲松;南开大学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共同主席、蓝盾集团董事长,南开深圳校友会会长吕滋立;南开大学资深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共同主席,淡水泉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南开北京校友会主席团主席赵军;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副主席、北斗星通董事长、南开北京校友会主席团主席周儒欣;南开大学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共同主席、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会董、南开香港校友会主席团主席林向红;南开云南校友会会长黄晖;南开扬州泰州镇江校友联合会会长梅传正;湖南省南开大学校友会会长刘彦;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副主席、南开金融校友联合会会长刘禹东;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会董、南开河南校友会会长郭陶等。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活动在全场大合唱的校歌声中拉开序幕。校友栗忠民、吴雨霏、刘允向、陈沛瑶、高泽宇、闫玲主持活动。

  杨庆山代表南开大学及南开校友总会向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南开是一个大家庭,作为系列学校,我们拥有共同的校训、校歌,并以校友总会为纽带,这是南开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南开历来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校友组织。1915年,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梅贻琦校友,张伯苓老校长亲自到京祝贺并演讲。如今,南开北京校友会已成为天津以外规模最大的校友组织,汇聚校友6万余人,开展了众多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品牌活动,持续凝聚校友力量。近年来,在广大校友的支持助力下,在全体师生的拼搏努力下,学校在人才引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国家战略发展等各项事业中贡献突出、成果喜人。爱国奋斗是南开的灵魂,追求卓越是南开的传统,创新活力是南开的基因。希望各位校友继续关心和支持母校建设,融入母校发展新征程,携手共同传扬南开精神,为国家之发展、社会之进步作出新的时代贡献。

  王文昌代表天津市南开中学,热烈祝贺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他表示,百十年来,南开北京校友会始终传扬南开精神,一代代校友在科研、实业、教育等领域勇立潮头,以实干实绩生动诠释南开初心。他指出,这份精神的传承,既植根于张伯苓老校长奠定的教育根基,也汇聚了全体南开人的共同力量,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天津南开中学将持续深化“公能”素养教育,不断厚植校园文化基因。面向未来,希望天津南开中学与北京校友会及各地校友组织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激发南开精神的时代活力,并衷心祝愿校友会事业蒸蒸日上,期待全体南开人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携手共赴崭新征程。

  冉孟凯代表重庆南开中学全体师生,向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并向广大校友表达诚挚问候与崇高敬意。他表示,“允公允能”的南开精神已深深融入历代南开人的血脉,成为共同的价值底色。南开北京校友会作为凝聚情谊、汇聚力量的重要平台,团结广大在京校友在各行各业奋发有为,以专业素养和实干精神为国家与社会持续注入“南开力量”。今天的重庆南开始终以“公能”理念为根脉,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不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他期待南开北京校友会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更多南开同仁,共同弘扬南开精神、担当复兴重任。

  张文中向南开大学建校106周年与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将所有关联的人和组织都转化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南开系列学校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生态系统的生动体现,每一位南开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近年来,南开北京校友会不断创新机制,凝聚校友共识,深化与母校的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南开是我们的精神根脉与共同家园,它既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我们源于南开,长于南开,更应回馈于南开。希望全体南开人同心协力,共同推动南开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百年征程中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刘亦方在致辞中表示,深切感恩以张伯苓老校长为代表的南开先贤创立南开系列学校,让后人得以成为南开大家庭的一员;感恩梅贻琦等前辈开创校友工作,使北京校友会从初创时的数十人发展到今日6万之众;同时感恩时代机遇,让历经抗战停滞、于80年代在曹禺先生倡导下恢复的校友会得以代代相传、重焕生机。他强调,作为南开人,应常怀谦卑之心,永葆敬畏之情,以谦逊姿态回馈母校、服务校友,脚踏实地为南开发展贡献力量。最后,他呼吁全体校友秉持感恩之心与谦卑之态,继续为母校和校友事业的未来携手同行、共同奋进。

  白承铭在致辞中强调,“南开”二字是所有校友心中最深刻的烙印与精神归属,已融入血脉,成为立身行事、服务社会的价值坐标。在北京这片热土上,正是共同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追求将大家紧密相连。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奋发有为,以智慧与汗水为首都发展贡献南开力量,为母校赢得广泛尊重,是南开光荣的延续与精神的生动体现。当前,南开大学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母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持续支持,校友永远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各位校友继续携手同行,弘扬南开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再创佳绩,共同为母校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张元龙以“如何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作为因国难而生的学校,南开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强调,必须铭记历史真相、弘扬民族精神,并通过建立世界记忆遗产、参与全球治理等途径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他呼吁,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坚持民族尊严的同时,以更加理性、建设性的方式促进国际和解与和平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开北京校友会秘书长张防作校友会近五年工作成果汇报。他表示,校友会始终秉持“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持续深化服务工作,传承南开精神,扩大南开影响力,展现校友风采。期待与全体在京校友携手同行,共同将南开北京校友会建设成为南开人的美好家园。

  

  活动期间,杨庆山为“最佳会长奖”获得者刘亦方、“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张文中等校友颁奖。


  刘亦方为“公能奖”获得者颁奖。

  
  
  
  
  
  

  演出环节,校友代表及亲属们以精彩纷呈的表演献礼南开北京校友会成立110周年。

  南开北京校友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由留美归国、赴清华大学任教的梅贻琦校友于1915年10月24日发起并在北京成立,张伯苓老校长曾亲临现场祝贺并发表演讲,是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校友会组织之一。校友会早于1993年7月20日在北京市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涵盖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等在京校友。自创立以来,校友会始终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凝聚在京校友力量,促进交流协作,积极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当地社会,为促进校友、母校和当地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活动旨在回望与致敬南开北京校友会的百十年历程,展示和传承南开精神,以成立11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承优良传统,锐意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校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南开人的时代华章。

编辑:李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我校获批42项国家社科基金年...
南开学者入选首期“何享健青...
南开学子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
纪念南开大学荣誉教授谷书堂...
2025级援外学历学位教育软件...
林郑月娥访问南开大学并作主...
“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
南开大学获捐朱剑寒先生珍贵...
《南开大学德育工作资料汇编...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卫辉...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