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梁金鹏)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特展”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由南开大学博物馆和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校史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作为支持单位并提供策展指导。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6年1月5日,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展览通过200余件珍贵历史档案及文物,以“中华民族”从理论建构到共同体意识全面形成的百年历程为主线,以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为实现抗战大后方团结、稳定与发展而开展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主要历史背景,生动呈现了一代代学人、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学术守护华夏国魂、用文化凝聚民族认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解放与繁荣复兴之路的壮阔史诗。
展览共分为“民族的觉醒”“不朽的丰碑”“寻路在边疆”“远山的族群”“同一个梦想”五大单元,从晚清民族意识萌芽,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烽火中坚持学术救国、开展边疆民族调查,再到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完整再现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历史进程。展览特别聚焦西南联大抗战时期的学术研究及田野调查深远影响,在有力支持抗战大后方人口资源、经济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为新中国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依据。
此次展览展出的大部分展品是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抗战时期文物档案原件,曾在南开大学博物馆举办的“衣冠流徙 诗书粲然——馆藏西南联大民族调查文书资料展”(2018年)“风情浓郁 瑰丽多姿——西南联大时期民资调查资料中的民俗文化展”(2024年)等展览中展出过,其中包括西南联大边疆人文研究室在石佛铁路筹备期间的调查工作账目、陶云逵手抄稿之《国立边疆人文研究院计划书》、联大师生刻印期刊等珍贵文物,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学者以生命践行“学术报国”的感人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批展品是首次在校外展出,希望能借此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宣传弘扬联大精神。
近年来,南开大学博物馆持续深化与社会各界合作。2021年,与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共同推出《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在武汉专题展》(借展);同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作为协办单位,为南开大学博物馆举办的《根植南开 尽瘁中华——周恩来与南开精神展》提供了展品;2025年,同上海大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校史馆共同举办“斯文在兹:西南联大学人墨迹展”。此次“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特展”是南开大学博物馆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首次合作,并得到了北京大学校史馆和清华大学校史馆等单位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