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记者 李梦楚 学生记者 徐嘉蔚 摄影 宗琪琪
不久前,《李白望月的150种方式》(上下册)正式出版。这套书把只有短短20个字的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翻译成了150种英文版本。而这150种英译都是由该书作者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教授张智中独立完成。张教授说,他还能翻译到365种。
多年来,张智中深耕专业,致力于推动中国古诗的英译与海外传播,已出版编译著120余部(专著7部)发表论文130余篇,荣获多项翻译类奖项。
明月千年 诗意何以共鸣?
月光如水,千百年来照耀着无数游子的梦,也映照着中华文化的流转与交融。张智中说,李白的《静夜思》是他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因为这首诗总让他想起小时候望着的故乡的那轮明月。《静夜思》不仅是童年记忆里的吟诵,也是一种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情感共鸣。
谈及翻译《静夜思》的初心,张智中说:“我最初接触《静夜思》的英文译本时发现,母语为中文的译者翻译的版本,大多拘泥于形式上的押韵,而未能触及诗歌的那份内在情韵和审美内涵;而母语为英文的译者,其译文也多为字面翻译,如同隔靴搔痒,难得诗之要害。从而,《静夜思》译本的海外传播力也微乎其微。”因此,他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静夜思》翻译成150种版本,那么或许至少有一种,能够让英语世界读者认同《静夜思》是一首好诗,并且真正理解中国人的“月亮情结”与思乡之情。
一诗百译 翻译如何创新?
为了完整呈现《静夜思》的意境,在《李白望月的150种方式》一书中,张智中将翻译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读英文”,给出5至15个英汉对照句(译文借用或化用部分标粗),帮助读者在直观对比中,体会中英文用词差异;
第二层为“英文散译”,让诗意在散文的舒展中铺陈,摒弃形式上的束缚,追求更丰富的表达;
第三层为“英文诗译”,在散译基础上,不做任何改动,把散文分行,呈现当代诗歌之形,突出节奏与诗性;
第四层为“回译”,从“英文诗译”再译回中文诗歌形式,以检验翻译的准确性和诗意保持度;
第五层为“译人语”,分享译者的所思所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译诗评判视角。
这5个层次如同一场对《静夜思》的解构主义剖析,张智中并未满足于语言表层的忠实,而是重在深层诗意的挖掘与再现,让《静夜思》在不同风格的译法中不断丰盈。
诗魂未变 形法何须拘囿?
翻译的使命是什么?是忠实于字词,还是忠实于意境?张智中给出的答案是:但为传神,不拘其形,散文笔法,诗意内容。
在诗歌翻译领域,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颇具影响,认为译诗必须同时兼顾意境、音韵和形式的统一。张智中在多年实践中发现,过度追求格律的再现,可能会让诗歌本身失去美感。因此,在他的诸多译本中,不乏舍弃押韵和形式束缚的自由体诗歌,使之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呈现出更自然流畅的韵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张智中在《静夜思》英译中颇下功夫的一句。
许多译者倾向于直译:
I raise my head and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again, thinking of home.
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太过直白,感受不到诗意。
张智中便尝试以更具画面感的方式呈现:
I lift my gaze to the glowing moon,
Then lower my head, my heart drifting homeward.
这样的译法,让“低头”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延展,使英语读者能够体会到那份无法言说的旅中情思。
月照同尘 诗歌如何“破圈”?
翻译不仅是词语的迁徙,更是文化的流转。通过对《静夜思》的一诗多译,张智中深刻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远不止于语言层面,而是植根于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历史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而今就有着浓郁的“月亮情结”──月亮不仅是自然存在,更是寄托思乡情感的象征。而在西方,月亮往往只是物理现象,与乡愁无关。这种文化差异,使得《静夜思》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变得尤为艰难。
张智中特别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而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相比于直译,创造性翻译更能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就像我们无法理解西方人为何会把‘红色’与危险、警告联系在一起一样,他们也难以理解为何一轮月亮能让中国人落泪。”张智中解释道,“例如,《红楼梦》的译者霍克斯曾将‘红’译为‘green’,以避免西方读者对‘红色’的负面联想,这种翻译策略值得译者深思。”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让能准确传情达意的诗歌翻译显得尤为可贵。张智中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能够让西方读者在阅读这些译文时,不仅只看到字词本身,更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体会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诗意无尽 翻译怎可止步?
张智中的翻译旅程还远未结束。目前,他正着手推动将《静夜思》的英译扩展到365种,让这首佳作以“365天不重样”的译文形式,陪伴读者体悟每个不同的望月之夜。每一种译法,都是一次重新理解诗意的尝试;每一种表达,都是一次对文化交流边界的拓展。
“我还在持续翻译。”张智中笑着说,“或许《静夜思》的终点,不是150,也不是365,而是无穷尽也。”
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场跨越文化的跋涉。张智中的《静夜思》翻译之旅,不仅是一次翻译实验,更是对翻译本质与跨文化理解的深入探寻。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让更多外国读者理解包括中国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是每一位译者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
张智中的翻译旅程仍在继续,而《静夜思》的百余种、甚至未来的几百种译法,也必将在诗歌翻译史上留下独特而隽永的译笔。
张智中的翻译世界也不仅仅只有《静夜思》,他的《杜牧诗歌选译》(“A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Poems by Du Mu”)也于2024年被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出版,为中华诗词经典在英语世界的推广助力。此外,他的《唐诗绝句英译八百首》《宋诗绝句150首:今译及英译》等多部译文著作也相继付梓。
“我的目标就是将中文诗歌的英译提高到英诗的高度。”张智中说,这是他孜孜矻矻、梦寐以求的翻译高峰。
或许,每一种语言都是一轮明月,而翻译就是让月光点亮夜空、照进彼此的心灵,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