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刘茂: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主要还是管理上的问题
来源: 广州日报发稿时间:2015-01-08 09:15

  惨剧发生22年后未再现,香港专家预计外滩踩踏事件后超250人心理受伤。据统计近年来全国100人以上事故21起

  1月6日,是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惨剧发生后的“头七”,不少遇难者家属和市民来到外滩,向遇难者献花并寄托哀思。

  上海市市长杨雄当日也就外滩踩踏事件讲话:“虽然事件原因还有待调查确认,但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与此相似的是,1993年元旦前夜发生在香港兰桂坊的踩踏惨剧。事发后,香港展开独立调查,问诊香港警方。

  未能控制聚集人数之因,并给出警方针对参与大型活动的人数进行评估及执行必要的人流限制措施、加强市民注意大型活动安全的宣传、大型活动安排医疗人员及民安队支援等6大建议。

  如今,香港警察在节日及庆祝活动期间,于兰桂坊一带实行人流管制,限制进入兰桂坊的人数,并引导人群朝单一方向行走。

  为了避免人群出现水泄不通的情况,警方会将聚集的人群分流成多个小群体,警察甚至会拉起手形成“人墙”来分隔人群。此后,香港再未出现严重的踩踏事故。同时,香港灾后心理辅导也相应配套完成。

  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何帮助遇难者家属走出沉痛的心理阴影?今后如何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这是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广州日报记者武威

  上海外滩踩踏酿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惨剧。到底如何发生,至今没有公论。

  上海外滩踩踏惨剧并不是孤例,而与此次外滩惨剧十分类似的,是1993年元旦,发生在香港兰桂坊的踩踏惨剧。香港政府正是通过这起惨剧痛定思痛,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预防踩踏事件体制。

  兰桂坊惨剧 人群如骨牌般倒下

  位于香港中环附近的兰桂坊是香港著名的酒吧街。1993年元旦前夜,2万名香港市民及游客来到兰桂坊庆祝新年。起初游客并没有忙乱,但随着新年倒数的临近,兰桂坊开始失控:有人喷射气罐式彩带,有人喷洒啤酒及汽水,有人掷扔酒瓶甚至砖块,更有人焚烧报纸。

  现场混乱的气氛让一些市民希望提前离开兰桂坊,但此时的兰桂坊已水泄不通,漫无目的的人群在狭小的空间内相互挤压对冲,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据香港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1月1日零时10分,有人首先跌倒,随后,人群如骨牌般相继倒下,跌倒处另一侧的威灵顿街同时不断有人群涌入,人群开始互相践踏,有人甚至被四层的人群所压。呼救声此起彼落时,人群才停止挤压。大量伤者倒卧在道路两旁,游人的个人物品则散落一地。”

  这起被称作“兰桂坊惨剧”的事件共造成21人死、63人受伤。是香港最严重的踩踏事故,而大部分的死伤者为青少年及外国游客。

  而此次上海外滩踩踏惨案则与兰桂坊惨剧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发生的时间均在新年倒数时刻;再者,发生的地点均是沪港两地最负盛名的观光地点;其三,发生地的具体环境均为斜坡,且道路较狭窄,不利于人员疏散。

  此外,造成兰桂坊惨剧的重要诱因是香港当时只有118名警员应对兰桂坊的2万名游客,警员为了不破坏节日气氛,并没有试图控制进入兰桂坊的人数。

  人流管制引导单向行走 “人墙”分隔人群让出生命通道

  据香港媒体早先的报道称,兰桂坊惨剧过后,当时的港府委任大法官展开独立调查。1993年1月11日,大法官提交了中期报告,报告指:香港警方没有试图控制聚集人数,虽然是出于不想破坏节日气氛的好意,却低估了控制秩序的困难度。加上现场是斜坡且湿滑、不少人酩酊大醉,造成非常危险的环境。

  另外,中期报告提出六点建议,包括建议警方针对参与大型活动的人数进行评估及执行必要的人流限制措施、加强市民注意大型活动安全的宣传、大型活动安排医疗人员及民安队支援等。如今,香港警察在节日及庆祝活动期间,于兰桂坊一带实行人流管制,限制进入兰桂坊的人数,并引导人群朝单一方向行走。

  一位香港警察告诉记者,在兰桂坊惨剧发生以后,香港几乎任何大型活动举行前都有严格的例行人数评估和人流管制措施方案。今年元旦的兰桂坊,早在2014年12月31日下午6时就已开始封路,到了晚上8时,聚会的人群才被允许单向进入兰桂坊。这位警员表示,在香港的各种大型活动中,警方通常会让双向行动的人群变为单向行动,确保某些路口只准出不准进,另一路口只准进不准出,有时为防意外,甚至让重要的地铁口也只许进而不许出。

  为了避免人群出现水泄不通的情况,警方会将聚集的人群分流成多个小群体,警察甚至会拉起手形成“人墙”来分隔人群,而大部分情况下,人群也会留出必要通道给救护车和其他人员。因此兰桂坊惨剧发生后,香港再未出现严重的踩踏事故。

  1人遇难7人心理受伤 或伤心流泪或心痛胃痛

  经历了兰桂坊惨剧,也使得香港灾后心理辅导日臻成熟。目前,香港灾后心理辅导协会是全亚洲最大型的非营利性心理辅导机构,它不光接受香港本地的灾后心理辅导咨询,还为汶川地震、日本地震提供心理辅导。

  协会总干事杜永政告诉广州日报记者,根据他目前对上海此次踩踏事件的了解,不少遇难者亲友未来可能遭遇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而他们准备随时帮助这些需要心理治疗的家属,以避免这一心理疾病在未来困扰他们的生活。

  “根据我们对上万个案例进行研究,一般一个遇难者平均会有7个亲朋遭遇"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当然,如果死者对于家庭甚至村落非常重要,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人数会更多,例如在柬埔寨,有一个死者是大学教授,为人亲善,在家族中地位崇高,他的死竟导致了200余人出现了"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而如果用平均7人来推算,上海这起事故会让250人患上这种疾病。”

  杜永政说,这种疾病分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外向型的表现主要是伤心流泪、情绪低落、失眠抑郁等等,内向型则更加可怕,患者可能会心口疼、胃痛等等,短期内出现这样的症状是正常的,但如果连续7天,这种可怕的症状依然挥之不去,就可以确认患上了这种心理疾病。

  “这种心理疾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个人长期失眠,茶饭不思,身体很快就会垮下去。”杜永政说,出现这种心理疾病需要及早治疗,根据他们的数据研究,一旦超过18个月不接受正确的心理治疗,而只是服用精神科药物,很有可能会导致终身患“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我们非常乐意为这次上海的遇难者家属进行这样的免费心理治疗,大家如果有症状,可以将联系方式和病情发送到协会电子邮箱:info@pccnhk.org。”杜永政称,要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这一心理疾病,首先要问自己5个问题:1.闭上眼睛想想最近什么事让自己最不开心;2.写出回想这个不开心的事时的感觉,是痛苦、是抑郁、或是内疚等等;3.对以上的感觉进行评分,10分是最高分,代表最强烈的感觉;4.问自己这种感觉是否已经连续困扰你7天;5.问自己是否有认识的人在这起踩踏事件中遇难或受伤。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已连续困扰7天,且自我评分在5分以上,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而不是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杜永政表示,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人们常常会把自己的心事埋在心里,不愿意倾吐,更不愿意识到自己已有不适的症状,但面对这样的灾难,遇难者家属应该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免拖延病情,导致终身患病。

  每平方米超10人不能动 场馆踩踏事故最多发

  “我认为,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主要还是管理上的问题。”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中心主任刘茂教授向广州日报记者表示,因为具体的调查结果尚未出台,他不愿多谈。

  据刘茂等人的统计,上世纪初至2005年发生的踩踏事故中,超过100人的事故有21起,一共造成8700人死亡,其中死亡500人以上的达到6起,多集中在宗教场所、娱乐场所、体育场馆中。1900年至2005年,国内共发生拥挤事故120起,死亡约9000人,受伤约20000人。国内外中大拥挤踩踏事故中,紧急疏散、出口拥挤、人群拥挤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70%;同时,宗教仪节、娱乐节日、体育场馆3类场馆踩踏事故最为多发,死亡人数约占总数72%。

  2006年,刘茂与他人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的论文。

  论文介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疏散过程中发生的拥挤踩踏,多是因为人员众多、疏散疏导不及时或无效引起的;二类是突发事故引起的人群拥挤踩踏,如人群骚动、突降冰雹、突发起火、建筑物破坏或倒塌等。踩踏事故发生突然,而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

  而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通常与公共场所的性能设计、人群的密度与速度、人群的管理控制、人群的信息交流有关。论文称,当人群密度达到每平方米8人时,人和人还能勉强挤过去;达到9人时,人们的手已不能上下动作;达到10人时,人们就会感到周围有很大的压力、身体不能动、并发出呼救。

  刘茂等人提出,要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公共场所的设计能力,让其有利于人群的安全疏散,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其次要严格控制人群的聚集密度,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其三是重大活动中,对人群进行疏导和分流;其四是建立良好的人群信息交流系统,如应急广播和现场信息传递系统。

  广州经验 8大战术防春运踩踏

  广州本地出现的公共场所踩踏事件很少。2008年春运时的广州火车站,随着南方暴雪压垮输电线路,所有北上的火车几乎都停滞不前。于是,数十万人史无前例地滞留在了火车站广场。按当时广州警方的估算,在5.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多是挤入了40万人口。火车站附近的人流密度最高峰时达到每平方米9人,这意味着身在其中的人已不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甚至连在人群中伸手都非常困难。广州市公安局动用了1万余名警力控制现场,最终避免了火车站广场出现群死群伤的踩踏事故。

  据悉,广州市公安局当时使用了“8大战术”,有效地疏导火车站广场上的人流。

  即“S”形行进式:警方利用摆布铁马或者凭借固定建筑物,指引人群由直线变为曲线,巧妙形成“S”形通道。可降低人流速度和冲击力。

  池塘放水式:参照“放水理论”,一个方块相当于一个池塘,先是装满一个再装一个,接着是放净一个再放一个。

  网格管控式:每格由民警、解放军携铁马等障碍物组成隔离墙,格内约5000名旅客,逐格放人。

  钟摆疏导式:哪边空地多就将人流往哪边疏导,好像钟摆一样机动灵活。

  渐进放行式:四五层军警排成人墙,慢步后退,旅客缓缓前进。待人流前进速度放慢并形成有序流动时,才开始撕开小口放人,慢慢再把“喇叭口”放大。

  牵引行进式:通过让民警、部队战士组成横列、手拉手前进来控制人群行进速度,由此带动整块人群平缓移动。当人群逐渐分离,时机成熟时,民警适度放手,并往两边撤离,实施监控。

  箭形穿插式:由训练有素的民警组成多个“箭形”穿插队形,强行楔入人群,打开通道,形成人墙,将滞留旅客群切割为若干区块,逐块放行。

  外围管制式:警方对火车站周边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力求控制外围。

  据悉,这八大战术的整体思路是:延长路线、控制前冲;分区安置、疏导人潮;穿插切割、安全组合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指导...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