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链迈向高端 多领域或迎来新一轮市场变革
来源: 天津日报20251113第6版发稿时间:2025-11-13 15:22

  记者 郝一萍

  本期嘉宾

  王军锋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天津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和质量提升迅速,尤其在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不仅中国资环集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天津启幕,而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也落户天津。

  在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锋看来,平台落户天津,对天津而言是一个打造现代化绿色低碳产业先锋城市的重大发展机遇,可以通过政策协调、技术共享与项目合作,高水平打造现代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但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绿色产业支撑,也为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与技术转化渠道;推动绿色产业标准的互认与绿色产业民生项目示范,将为上合组织国家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注入绿色发展内涵,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他认为,天津之所以能够承接这一重要平台,得益于其在国内领先的绿色产业基础、活跃的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我国第一家专注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落户天津,同时,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全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开区,已形成从回收、拆解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此外,天津也拥有较强的绿色产业创新基础,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及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平台,有利于绿色产业链的全链条、跨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天津积累的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经验也为平台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王军锋表示,平台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规划,包括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在内的多元角色协同发力。政府职能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包括战略规划、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环境营造。高校与研究机构是平台的创新引擎和人才摇篮,可以做好绿色产业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供给,比如,依托南开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针对上合组织国家绿色产业、技术标准的联合研究,设立绿色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园区和企业是平台合作的核心践行者和价值创造者,可积极参与平台联盟,如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成立绿色产业合作联盟,将高质量的绿色技术、装备推广到上合组织国家的绿色低碳治理中,拓展绿色产品与再生资源跨境贸易。

  在他看来,平台的建立将为天津绿色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具体而言,包括驱动循环经济产业链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零碳化,平台将吸引更多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项目入驻,推动天津资源循环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和再制造延伸,提升产业链价值;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城市科创活力,平台带来的国际合作需求将刺激绿色技术创新,吸引相关领域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天津集聚,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良性循环;构建绿色物流新枢纽,提升开放能级,平台将推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和再生资源跨境贸易平台,有助于天津发展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再生资源与绿色产品的集散中心,提升天津在国际绿色贸易中的地位,强化天津作为绿色合作示范窗口的国际形象,形成可向全球推广的“中国(天津)方案”,显著提升天津在国际绿色治理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王军锋提到,在下一发展阶段,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多个领域也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变革,包括发展现代化绿色产业技术与完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废金属、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全产业链向高价值延伸,推动更加绿色、安全的再制造产业体系化发展;建立国际互联互通的再生资源跨境贸易与物流;打造循环经济金融体系,创新绿色信贷、债券、保险等金融与专业服务支持循环经济等。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11/13/content_143088_2817067.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在干细胞全能性激活...
杨庆山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
通用技术天锻公司总经理一行...
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行来访
首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南开论...
南开大学成立“周恩来和中共...
校领导率队赴教育部中外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南开大学与山东文旅集团签约合作
【爱国奋斗南开人】王力平:...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