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健康报:我国学者发现不孕治疗新靶点
来源: 健康报20251113第1版发稿时间:2025-11-13 15:22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哲 通讯员 丛敏)我国学者的一项创新性研究给因年龄或不明原因导致不孕的女性带来了新希望。该研究揭示了核糖体失调是导致女性在34岁后整体生育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初步验证了雷帕霉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帮助反复体外受精失败的患者实现成功妊娠和活产。

  该研究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育生物学及干细胞团队,联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展,成果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报告医学》上。

  女性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尤其是在35岁之后。但其中的具体原因,尤其是许多“不明原因”的不孕,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和医生。该研究显示,当女性步入34岁后,其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丘细胞会发生显著的转录组改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核糖体基因的转录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卵母细胞中减数分裂、肌动蛋白和黏连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并且卵丘细胞中溶酶体活性下降、蛋白质稳态也出现紊乱。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核糖体基因的“过度活跃”与表观遗传层面的失控密切相关——特定基因组位点出现了DNA低甲基化和异染色质H3K9me3的局部减少。这如同细胞核内控制基因“开关”的指令系统出现了混乱,导致了核糖体基因异常高表达、异常蛋白合成增多。

  基于前述机制,研究团队开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短期雷帕霉素治疗可使反复体外受精失败且胚胎发育停滞的患者获得高质量囊胚,并成功实现妊娠与活产。

  山西省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武学清说:“该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优化治疗方案。”

  原文链接:https://jkbshare.183read.cc/article/6351133/5.html?t=176299084787062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在干细胞全能性激活...
杨庆山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
通用技术天锻公司总经理一行...
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行来访
首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南开论...
南开大学成立“周恩来和中共...
校领导率队赴教育部中外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南开大学与山东文旅集团签约合作
【爱国奋斗南开人】王力平:...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