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关心下一代 推动“五老”精神赓续传承 注入培育时代新人不竭动力
来源: 今晚报20251015第6版发稿时间:2025-10-16 11:02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引导激励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决定:授予599个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397名同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天津市16个集体、30名个人荣获表彰。

  为树立标杆、彰显风范,今日,本报刊登一批“五老”先进个人的突出事迹。以榜样为镜,深入阐释“忘我奉献”的深刻内涵;借此宣传之机,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五老”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

  冯长江

  退役老兵发挥余热关爱下一代

  冯长江现任天津市东丽区关工委副主任、东丽区军休所党委副书记兼支部书记、军休所关工委主任、老兵宣讲团团长。70岁的他退役不褪色,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作风,用爱心和行动诠释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冯长江注重发掘老同志特长,分别组织成立合唱组、舞蹈组、器乐组,并于2022年成立东丽区老兵宣讲团,现有成员30人,平均年龄65岁。在他带领下,老兵宣讲团走进机关、社区、学校等40余个单位,义务宣讲50余场,受众3万多人,已成为东丽区基层理论宣讲的中坚力量、东丽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亮丽名片。

  冯长江每年走访东丽区5所中学,研究资助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方案,主持起草“捐资助学 助飞梦想”德资双助倡议书。十年来,他组织军休干部捐款9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10名,受助生大学录取率超90%。

  面对赞誉,这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兵谦逊地说:“这些成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姜纯

  戏曲进校园 传红色基因

  姜纯今年74岁,现任南开区关工委“五老”文化志愿者小分队党支部书记。他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2017年加入“五老”文化志愿者小分队,常年深入学校、社区演出现代京剧红色经典,他带领小分队坚持“戏曲进校园,唱戏育人”,首创“讲红色故事,唱革命京剧”形式。

  姜纯患有肢体残疾,且装有心脏起搏器,但仍坚持每周两次排练,每年参与数十场演出,至今演出120余场。2022年春节期间,他带领小分队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古文化街戏楼演出,在他的感召下,队员们无论寒暑、环境如何艰苦,毫无怨言。

  姜纯投身京剧艺术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每次进校园演出,他都亲自编写主持词、整理唱词字幕。每次数千至上万字材料,均由其撰写和把关,全力推动京剧艺术与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传播。

  韩春枝

  耄耋之年深耕阵地育新人

  韩春枝现任天津市河东区关工委副主任、区“五老”宣讲团团长。这位1998年从校长岗位退休的老党员,以退休不褪色的执着,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持续奉献26年,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赤诚。

  韩春枝身患癌症15年仍坚持宣讲,足迹遍布全市五个行政区的35个社区、29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仅2021年至2024年间,就为社区及学校青少年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带一路”等主题宣讲430余场,2万余名青少年受益。

  韩春枝充分利用“韩春枝工作室”中的“中山门工人新村博物馆”,讲解中山门工人新村的巨变,让青少年和居民党员不忘党领导人民创业的艰难,珍惜革命前辈及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教育青少年要做到“五爱”,争做中国梦的栋梁之材。创新打造“五爱”教育阵地活动,通过“家校共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领悟“好家风是最珍贵传家宝”的深刻内涵。25年来,她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执着,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这位82岁的老党员,用行动书写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时代注脚。

  李兆生

  老兵播撒强军爱国种子

  李兆生担任南开区军休所关工委主任,他创新捐资助学模式,将单一经济资助升级为“德资双助”,组建“关爱小组”构建帮联网络,在精准落实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强化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推动“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春节再忙,他必走访困难学生;与全国30余所大学的四十多名曾经受助学子结对,用信仰之光引路。受助学生李萍在他激励下入党获奖,成为先进典型。

  为播撒强军爱国种子,他牵头创建全市首家“学军研习营”,组织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让崇军尚武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如今研习营已升级为广受好评的实践基地。他还携手教育局关工委探索“协同育人”,推动20多个育人阵地建设,带领18名军休“五老”走进校园。五年来,他宣讲数十场次,惠及2万余人,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着“老有所为”的动人篇章。

  王长艳

  打造业务过硬“五老”队伍

  王长艳现任武清区杨村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自2014年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以来,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团队锐意进取,在班子建设、阵地拓展、活动创新及“五老”队伍凝聚等方面取得成效。

  王长艳着力优化班子年龄结构,吸纳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加入关工委领导班子,主持修订完善议事决策、学习培训、活动组织、考核激励等制度,确保工作规范高效,打造了一支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五老”骨干队伍。同时积极吸纳新退休、有专长的老同志充实队伍,高度重视“五老”能力建设,组织老同志勤学不辍,不断提升摄影、短视频制作、现代办公技术等技能,确保工作与时俱进。她带领骨干深入实践,根据特长搭建宣讲团、辅导组、文艺队等平台,发挥“五老”威望、经验、亲情优势,精准发力。

  王长艳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建立杨村一小“戏曲育才基地”和杨村二小“经典诵读育才基地”,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新杨村”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动态与“五老”风采,营造全社会关爱氛围。

  张英江

  真情爱护下一代

  张英江现任葛沽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80岁的他本着“感恩励壮志,余热报春晖”的精神,发挥一名老党员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用真情爱护下一代,用实际行动推进社区关爱下一代工作。

  为落实好区关工委扩大“五老”队伍要求,张英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协助镇关工委“招贤纳士”,号召有一技之长的老同志加入“五老”队伍中来。在北京著名武术家张全亮老师的指导下,2008年张英江同志成立了“天津滨海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并作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到社区活动,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200余人。他还组织社区退休教师成立了校外辅导小组,义务为辖区学校的学生辅导课程。张英江同志每天都组织志愿者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到社区辅导站完成作业及辅导课程,课余时间教导孩子们要懂得发扬中华传统,懂得感恩,懂得奉献,为新形势下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了力量。

  张英江虽年事已高,但他时刻谨记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责任,在关工事业中继续发挥余热,当好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当好青少年成长的引导者、当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当好老有所为的组织者。

  赵建英

  给孩子们讲“鱼爷爷”的故事

  赵建英今年68岁,是一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同志,现任宁河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她努力发挥余热,帮助企业筹建宁河区党建教育基地——金万昆纪念馆。“鱼爷爷”金万昆是全国劳模、天津楷模、全国诚信之星、我国知名鱼类育种专家,去世一年多来一直被人们追忆。自2024年12月10日开馆至今,赵建英已面向全市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等讲解73场、接待1650余人次。

  赵建英认真撰写讲稿、认真备课,自学电脑网络知识制作PPT,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多次深入芦台四小、芦台一小、芦台三小和社区,直观地向师生宣讲了《传承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中国氢弹之父科学家于敏的故事》《天津楷模——金万昆的励志奋斗故事》等,互动式的宣讲交流,使课堂生动活泼,获得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朱志昂

  做青年学子的科学引路人

  朱志昂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系主任。2005年9月退休后,他坚持在教书育人一线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光发热。今年86岁的他现任天津市教育系统“夕阳红”报告团科学精神宣讲团团长、化学院院级关工委成员。

  作为科学精神宣讲团团长,朱志昂教授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讲活动,不仅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单位进行宣讲,还受邀到中国民航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以《把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征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为主题,通过亲身经历将抽象科学精神具象化。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炽热的家国情怀,激发无数青年学子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趣。

  2021年5月,朱志昂教授以“薪火引路人”为主题,向青年学生讲授党课4次,接受专访5次;参与的访谈录《一位化学家的科学精神传承》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奖。

  白景美

  发挥老专家作用 助青少年成长

  白景美今年63岁,现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关工委副主任,是天津市科协关工委建立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多年来,他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积极组织科技系统老专家、老教师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通过科技教育、科普推广、人才培养、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等多种方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白景美牵头打造系列科普品牌活动,推进全域科普,积极推动“拥抱科学、成长成才”系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推动建立“老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团”,组织退休专家开展机器人编程、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30余场,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白景美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基层调研,整合科普资源,发挥矩阵优势,推进青少年无人机活动、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老专家担任科技竞赛的评委或指导老师,为青少年提供项目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青少年解决在科技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他策划“科技前辈讲初心”系列活动,邀请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老党员讲述奋斗故事,让青少年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奉献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传承红色基因,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

  记者 李梅旭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10/15/content_87649_2714639.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南开大学荣誉教授谷书堂...
南开学子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
“洞见新机 与势同行”2025新...
林郑月娥访问南开大学并作主...
南开大学获捐朱剑寒先生珍贵...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卫辉...
2025年南开大学运动会举行
京津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南开论坛...
“百十京华 公能日新”南开北...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