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演艺+旅游”新业态 推动“流量”变“留量”
来源: 天津日报20250925第6版发稿时间:2025-09-26 18:40
记者 郝一萍 文并摄

  近年来,音乐节市场迅速升温。在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看来,音乐节不只是一项演出活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已经演变为重要的城市“名片”,由此形成了“演艺+旅游”新业态,即以音乐节为引流手段,吸引各地观众前来旅游而衍生出各类消费需求,进而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场景、新消费和新业态。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有巨大的文旅市场承载力,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都比较完善。滨海新区是海滨休闲度假地,拥有许多知名景区和休闲体验项目,对于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音乐节对提升一座城市的品牌形象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两者叠加能产生巨大的共振效应。

  “音乐节所带来的大众传播效果显著,短期曝光度较高,对塑造城市友好度和年轻化形象很有帮助。与此同时,音乐节与大众消费紧密相连。外地观众看演出,除了住宿、餐饮、交通等必要支出之外,也能带动购物、娱乐等消费。”徐虹表示,“城市文旅产业开发得好,将延长观众停留时间,进一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消费增长空间,形成持久消费力。”

  对于举办地来说,由音乐节产生的短时间“流量型”文旅热,能否转变为“留量型”旅游目的地?面对这一问题,她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要在留住客人和服务好客人上下功夫,包括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好各部门力量、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把握好安全管理底线等。总之,要跨部门协同、跨产业开发、跨区域服务,形成口碑的良性循环。“音乐节不是孤立的活动,要将其嵌入到当地产业联动发展中去谋划,才能在联动中相互促进、获取发展机会,延长演艺消费产业链,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她说。

  此外,她认为,眼下,音乐节在场景设计、安全治理监管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这就需要协调政府的公共服务和企业的商业服务,着重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推介当地文化产品,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消费增长,在宣传渠道方面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音乐节的辐射作用也很大。就京津冀地区而言,文缘相通、地缘相近,共同推动“演艺+旅游”发展,能扩大三地游客规模和文化影响力。“在完善交通设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三地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扩大信息交流效能,推动共同‘演艺+旅游’发展模式。”徐虹说。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9/25/content_143088_2663170.htm

  审核:丛敏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市领导来校调研并看望院士专家
演员冯远征再回南开:以“青...
齐鲁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一行访...
南开大学在中国—东盟人工智...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新学期荐书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杨庆山赴邢台市第一中学走访调研
让青春在南开绽放光彩——陈...
南开大学5项工程案例结项 卓...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