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新华社:新华全媒+|专家建议:在新一轮疏解中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创新
来源: 新华社 2025年5月18日发稿时间:2025-05-19 20:0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下,北京、天津、河北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推进协同发展。17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三地要以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抓手,从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深化产业协作,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探索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在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指数从2018年的0.38上升至2023年的0.58,表明京津冀三地已处于深度协同发展阶段,由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动态转变。

  以交通互联互通构筑发展动脉,“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成型;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地PM2.5下降超六成;公共服务共享彰显协同治理效能,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教育资源互通……“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说。

  站在新起点,专家学者表示,要以更高的站位把握区域协同发展规律,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落飞麟 摄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说,在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中,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是疏解重点,“新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重构区域格局”。

  “央企总部疏解是当前重点任务,要接续推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向津冀布局。”孙久文说,随着央企、高校加快落户,雄安新区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京津冀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深厚,“集链成群”正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量达到11.5万亿元,是2013年的2.1倍。

  专家认为,京津冀产业协作正从单一项目承接转向全链条协同,目前产业协同需要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拓展。三地要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聚焦“六链五群”,通过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京津冀在科技创新融合方面整体优势明显。“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北京创新资源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空间格局,打造京津雄‘创新三角’。”

  刘秉镰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匹配度、融合度,不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定位之一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说,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较快增长,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未来三地要依靠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刘秉镰说。(记者杨文、落飞麟)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46818?docid=12546818&newstype=1001&d=134ff96&channel=weixin

  审核:闫瑾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召开党外干部人才座谈会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校领导率队赴湖北省开展招生宣传
三十载弦歌不辍 育英才一路芬芳
逄锦聚教授主讲“南开师德大...
南开团队护航中国选手国际化...
北京沙特阿拉伯学校师生来校访问
第25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第五届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更新”...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