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叶嘉莹百岁人生》新书分享会昨举行 本报专访作者李云
来源: 今晚报20250112发稿时间:2025-01-13 09:55

“老师的批评鼓励都是动力”

  

  
  

  昨天,由叶嘉莹先生生前亲自审阅并认可的个人传记《穿裙子的士,最动人的诗:叶嘉莹百岁人生》新书分享会,在广州购书中心天津店举办。该书作者李云是叶嘉莹先生的博士后,在分享会上,李云与嘉宾一起追忆叶嘉莹先生的往事,令人动容。

  老师“不满意” 学生“重新写”

  李云是叶嘉莹先生的博士后,自2008年开始旁听叶先生课程,2016年至2019年跟随叶先生做博士后,现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在昨日分享会现场,她介绍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与叶先生多有交流。

  “当时决定研读叶先生时,就希望能出版一本书,希望有一天能完美地呈给她看,庆祝她的百岁华诞。”李云介绍说,能够跟叶先生直接交流,看起来是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上写作过程非常艰难。李云在介绍自己研究叶先生的过程时说,最初的一篇文稿,就被叶先生批判“只停留在表面”。并未放弃的李云再以一篇《中西文论互鉴中叶嘉莹的词学创新》,得到叶先生夸奖。认可与否定,这样反复多次,甚至还有一次,李云写了约4万字,叶先生也整体不满意,“干脆都不要了,凝聚精神,全部重新写。”

  也因为是这样的执拗,让叶嘉莹先生对李云破例。“文稿中因涉及叶氏家族中人的一些情况,先生说她向来持弱德之美,不习惯做毫无保留的展示。”李云劝说,这样能够让大家更理解,“她才同意文稿后半部分由叶言材老师(叶嘉莹之侄)负责审阅。”接连几篇文稿通过审阅,叶先生特意给李云打了个电话:“李云,你真是用功,研究我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要谢谢你!”时至今日,李云一直认为:“先生对我的批评、鼓励、怀疑和启发,都是使自己坚持前进的动力。”

  遥记知性美 遗韵引泪目

  这本个人传记,是经叶嘉莹先生亲自审定、认可,并同意出版。成书后,叶嘉莹也为李云写下:“有志竟成,真没想到你居然写了这么多有关我的文稿,真是难得。百岁老人迦陵。”

  传记中,以叶先生不同人生阶段所创作的诗、词、曲、文为切入点,分析了叶先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并对叶氏家族文化特质、诗学探索、词学建构、诗词曲创作艺术成就、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理和深入挖掘,力求展现叶先生的思想、性情及学术历程,总结归纳其诗教精神及启示意义。书中还附有叶先生百岁诗文编年,从中可见叶先生历年诗文创作情况。

  天津市关工委美育部部长、天津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万镜明通过视频连线,深情地回忆自己曾在1981年听了叶嘉莹先生的一个学期的课。“她讲授的诗词是美的,本人更是散发着一种知性的美。”万镜明说,当年叶先生教授的诗词,至今记忆犹新朗朗上口。在视频里,万镜明随口吟诵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颇有叶师音韵,现场观众不禁潸然。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先生的‘跑’与‘透’。”万镜明说,连先生自己也说上课“跑野马”,“我理解这其实是一种开放式教学。至于‘透’字,是她多年学术积累的展示,把诗词和诗词人的心灵融到一起。”

  天津市妇联执委张满趁与叶嘉莹先生的再传弟子、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魏暑临作为嘉宾也分享了与叶先生之间的故事,以及阅读该书的感受。叶先生虽然已经离开尘寰,但她的诗、书与精神还在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本报记者 单炜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闫瑾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牢记嘱托谱新篇!这一年,南...
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
学校召开新医科建设座谈交流会
学校召开会议推动本科教育教...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系列沙龙第...
张智中:攀登汉诗英译高峰 传...
南开大学校董鲍际刚一行来访
学校团委召开2024年度基层团...
“冰玉臻语——2025·哈尔滨尹...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